[济迷&青办]我的金城行(开创目录式运转游记)
[这个贴子最后由青岛铁道小子在 2005/11/30 00:35am 第 1 次编辑]第三部分:兰州景点游览B——兰州水车园http://218.87.253.163:8080/wma9998/new2/1475/3.wma
[济迷&青办]我的金城行(开创目录式运转游记)
兰州水车园有两个,这次都参观了!输送水的木头管道[济迷&青办]我的金城行(开创目录式运转游记)
[济迷&青办]我的金城行(开创目录式运转游记)
[济迷&青办]我的金城行(开创目录式运转游记)
水磨[济迷&青办]我的金城行(开创目录式运转游记)
黄河母亲[济迷&青办]我的金城行(开创目录式运转游记)
下午来到大的水车园[济迷&青办]我的金城行(开创目录式运转游记)
脚踏式手摇式[济迷&青办]我的金城行(开创目录式运转游记)
兰州水车,为黄河著名的民俗景观。历代诗人、画家、旅行家百般吟咏、千方描绘,留下了不少千古绝唱和不朽画卷。兰州水车,又名天车、翻车、老虎车。为名嘉靖年间进士段续所造。据《皋兰县志》载,兰州人段续,博学多才,进士及第,曾宦游南方数省,多有惠政。致仕归里后,参考南方所见“创翻车,倒挽黄河水以灌田,致有巧思。沿河农民皆仿效焉。”兰州水车,与南方的龙骨水车不同,外形酷似巨大的古式车轮,轮辐直径大的有20米左右,小的也有10米,可提水达15—18米高处。轮辐中心是合抱粗的轮轴,圆轮四周斜装有40—50个长1米,宽、高30—40厘米的木斗,以及比木斗多一倍的横板。急流冲击圆轮上的横板,车轮便缓缓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这时没入水中的木斗便盛满了水,待它上升至圆轮顶端时,河水就会倾入事先置好的槽内,流入农田,然后空斗又随圆轮返回水中,进行下一个循环。
这种简单的水利机械,虽然外表粗糙,但却省工、省力,一经造成,数年得利。因此,水车自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段续在兰州广武门水车园造成第一部后,历代沿用经久不衰。本世纪30—40年代,为水车的鼎盛时期,上自青海贵德,下自宁夏中卫都有水车,总计约350多部,仅兰州近郊便有160多部,可灌溉农田2000多亩。大水车每轮可浇地200亩,小水车可浇100多亩。水车每年在春季涨水时开始转动,冬季水落时停止,在长达半年多的时间里,黄河之滨三五成群的水车,矗立河边,缓缓转动,喷吐“白龙”,景象十分壮观。建国后,水车多为电灌站所取代,兰州附近的水车大多被拆除,兰州以西、河口以东的水车聚集地仅剩一、二部,这些古老的水车在兰州民俗史册上,有着极其灿烂辉煌的一页。
[济迷&青办]我的金城行(开创目录式运转游记)
段续,字绍先,号东川,兰州人。明嘉靖二年(1523)中进士,任云南道御使、湖广参议、密云兵备副使等,"多有惠政"。在任曾宦游南方数省,对南方木制筒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祥察其构造原理,绘成图样。晚年回故里后致力于水车的仿制,几遭失败。于是二下云南考察,获得水道翻水之巧思,结合黄河水急等特点,终于在嘉靖三十五年(1556)制成了喇叭口水巷、凹形翻槽和巨轮式的黄河水车。段续的水车成功后,黄河两岸的农民争相仿制,一时间黄河水车四起,使干旱少雨的兰州黄河两岸农田得惠于段续所创制的黄河水车。[济迷&青办]我的金城行(开创目录式运转游记)
公元1556年,段续就是根据南方的竹筒水车创制了雄浑粗犷的兰州水车。历经四百余年,兰州水车日臻完善。她构造独到、工艺精湛、雄浑粗犷、风格独特。至一九五二年,二百五十二轮水车林立于黄河两岸,蔚为壮观,成为金城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由此,兰州被誉为"水车之都"而知名于国内外。[济迷&青办]我的金城行(开创目录式运转游记)
兰州水车直径16米左右,16对辐条由车轴向车缘辐射构成巨轮,辐条顶端置刮水板,刮水板之间置40个长方体水筒,其下为凌空架设的木槽,可引水流。车轴固定在水巷石坝之上,河水涌入水巷,形成急湍,刮水板受力,驱动水车转动,水筒"倒挽河水",倾入水槽以灌田。一轮水车可灌溉田地三百余亩。[济迷&青办]我的金城行(开创目录式运转游记)
[济迷&青办]我的金城行(开创目录式运转游记)
接下来转入正题,更多兰州旅游照片可以联系我哈!
[济迷&青办]我的金城行(开创目录式运转游记)
[这个贴子最后由青岛铁道小子在 2005/11/27 06:39pm 第 1 次编辑]第四部分:兰州看车B——市郊车随拍http://www.lzdt.com/突然的自我%20伍佰.w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