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嘿,官方首条200是哈大我知道,好像就是你告诉我的,其实之前我就知道了,哈大电气化是德国帮助搞的,电网,供电,信号都可以支持200,但存在很多瓶颈,就是那些弯道和辽南的丘陵。
.............野马是谁 ...
野马是说我,呵呵,你提到的哪些没实现的规划?可否说来听听?
至于哈大线,电气化设备确实很好,但线路条件也确实很差。现在搞了搞,改了不少小曲线,沈哈之间160的区间很多了,200的区间还是不多,沈大之间几乎还是120-140的样子,没怎么大改,还是老老实实的等哈大客专吧。
[ 本帖最后由 yehorse 于 2006-10-15 23:34 编辑 ] 原帖由 yehorse 于 2006-10-15 23:30 发表
野马是说我,呵呵,你提到的哪些没实现的规划?可否说来听听?
至于哈大线,电气化设备确实很好,但线路条件也确实很差。现在搞了搞,改了不少小曲线,沈哈之间160的区间很多了,200的区间还是不多,沈大之 ...
呵呵,那个规划当时我看到就觉得有些过了。
没记错的话,沈吉双线+电气化改造,还说提速到160?辽西,通辽等等支线铁路都有规划,都挺吓人:)确实忘记了,还是请那次聚会的同志帮忙回忆一下:) 原帖由 herroyuy 于 2006-10-16 08:13 发表
呵呵,那个规划当时我看到就觉得有些过了。
没记错的话,沈吉双线+电气化改造,还说提速到160?辽西,通辽等等支线铁路都有规划,都挺吓人:)确实忘记了,还是请那次聚会的同志帮忙回忆一下:)
那是2030年的远期规划吧?也不是没有可能 短途客运运输,为什么竞争不过大客?车次不够频密,再引申还是运能紧张不能加开足够的短途车。我的设想是增4线客货分流后,开行短途动车组,站站停,每15分钟一班,车辆类似地铁,直通低地板,电动大车门,沿途大小车站全部改成高站台,从展台上一步跨入车内方便行动不便的人群,提高乘降速度。
改变现在把大量乘客攒一块一趟车拉走,改成少量多次,即来即走,提高周转速度,减少车站滞留人群。公交化。
比如在沈阳海城间往返的,每15分一辆,站站停,或大站停的地区列车。到海城后不需整备,下完人马上上人,换另一侧驾驶室控制往回开。沈阳站整备包给专门清洁公司,车到后大门全开,上一大群清洁员哗啦啦15分钟扫完,车体简单清洁后开走,下一辆马上进来再干。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对绿皮还恋恋不舍呢?速度慢,启动加速时间长,老弱病残上下车极不方便,车门窄在门前排长龙或者互相挤,窗户不封闭无法避免旅客扔东西,厕所直排。。。这种方式早就该淘汰了。
唯一理由是价钱便宜。
动车组极适合频繁启动和加减速,车辆设计合理,大量生产和长期运用成本必然下降。票价最后可以做到与现在绿皮车一样低。不信么?地铁车辆如何?票价完全平民化。关键是产生的提高运输效率,舒适环保等等体现的社会效益很高。
不要抱着过时的东西不放,要转变观念阿
我有几个德国的"绿皮车"照片,不知道怎么上图片,试了几次都没成功
1
只能一张张发? 原帖由 herroyuy 于 2006-10-16 08:13 发表呵呵,那个规划当时我看到就觉得有些过了。
没记错的话,沈吉双线+电气化改造,还说提速到160?辽西,通辽等等支线铁路都有规划,都挺吓人:)确实忘记了,还是请那次聚会的同志帮忙回忆一下:)
我第一次听说哈大200km/h是从媒体上得知的,从你那里知道这个200是怎么来的了。
平齐复线、京通160km/h改造、长吉复线电气化改造、沈吉线复线与160km/h改造、还有灵山还是立山削坡改造、哈大客运专线、东边道、沟海复线电气化并改造200km/h、烟大轮渡……我只能想起这么多了。那时候算是机密文件,现在估计很多计划都停留在梦中了。 忙活半小时,就发了2张。。。是我方法不对么?我用回复主题的上传附件
还有百多张照片,得发到什么时候啊?先不发了,意思差不多表达了,就是这种车的形式。
德国目前正用这种动车逐渐替换老式机车+车辆形式。这是regional express,地区快车。票价和老式车厢完全一样。有时候你买这一张票,不知道来的是新车旧车。
德国的城际/轻轨 S Bahn也在用这种车替换,像要一统天下的样子
和我国CHR 1挺像的,以后CHR1也要向这个方向发展,不光跑高速,也应该代替绿皮 原帖由 Outlander05 于 2006-10-16 19:38 发表
我第一次听说哈大200km/h是从媒体上得知的,从你那里知道这个200是怎么来的了。
平齐复线、京通160km/h改造、长吉复线电气化改造、沈吉线复线与160km/h改造、还有灵山还是立山削坡改造、哈大客运专线、东边道、 ...
也不能说是梦,现在铺的摊子太大了,财力也毕竟有限,保重点吧。全国重点是武广,京沪,郑西,3大城际,一大堆,还要赶奥运,世博,建国60周年的点,时间紧。东北重点差不多就哈大高铁了,其他的缓一缓也可以理解。
像我国目前这样大规模高标准新建铁路的气势,全世界找不出第2家了。
[ 本帖最后由 Heidelberg 于 2006-10-16 20:01 编辑 ] 长期来看东三省入关的沈山/秦建6线也不多。毕竟是咽喉要道。
老沈山跑货列,秦沈跑中速客车和快速货车,5,6线高速客专。
[ 本帖最后由 Heidelberg 于 2006-10-16 21:25 编辑 ] 原帖由 Outlander05 于 2006-10-16 19:38 发表
我第一次听说哈大200km/h是从媒体上得知的,从你那里知道这个200是怎么来的了。
p4Wuf&B6|平齐复线、京通160km/h改造、长吉复线电气化改造、沈吉线复线与160km/h改造、还有灵山还是立山削坡改造、哈大客运专线、东边道、沟海复线电气化并改造200km/h、烟大轮渡……我只能想起这么多了。那时候算是机密文件,现在估计很多计划都停留在梦中了。
我第一次知道哈大200是从铁路杂志上,好像是《Asian Railway》,当时我还在学校,我那个学校别的都很弱,就是铁路资料特别多:)但上面只是提到信号,尤其是接触网和电力系统在德国人帮助下完全满足200设计,也提到电气化之后铁道部在某个区段跑过200试验车。我是从目前哈大线路状况判断,估计线路本身的条件还不够全程200:)
10年计划还是20年计划?我忘记了 原帖由 herroyuy 于 2006-10-15 22:28 发表
是的,呵呵,不太理解您的意思,我好像没说不是啊。除了您提到的,下列线路也是使用TVM430的高铁
Paris-Lille-Calais High Speed Line (France) 法国东北高速线
Lille-Brussels High Speed Line (Fra ...
东南线在建成之初使用的是TVM300系统,支持270kM/h(印象如是)。
另外,我是在没看后续帖的情况下回的。
PBKA在比利时和荷兰使用的是什么信号呢? 原帖由 cnil 于 2006-10-16 23:31 发表
东南线在建成之初使用的是TVM300系统,支持270kM/h(印象如是)。
另外,我是在没看后续帖的情况下回的。
PBKA在比利时和荷兰使用的是什么信号呢?
Lyons-Valence High Speed Line (France)我不确定这个是东南线,或许是一部分?除了提到的那些,估计别的线路法国使用的就是TVM300了。
PBKA在比利时使用TVM430,Lille-Brussels High Speed Line (France-Belgium) ,莉莉?--布鲁塞尔,这个就是比利时那条线。
荷兰不确定了,应该不是TVM430,官方网站列表里没有,Thalys在荷兰走原有普通铁路,限速160甚至不到.........所以我估计应该在用非常普通的信号系统。
此外,布鲁塞尔--科隆区间的比利时部分铁路也是高铁,这个我就不知道用啥信号了。估计也是TVM430,因为搞2套高铁信号不智,比利时也确实和法国更........接近,反正比较跟风,学法国,学荷兰,没太多自己文化的国家。 原帖由 Heidelberg 于 2006-10-16 20:14 发表
长期来看东三省入关的沈山/秦建6线也不多。毕竟是咽喉要道。
老沈山跑货列,秦沈跑中速客车和快速货车,5,6线高速客专。
照片越小越容易成功上传,即使不超过大小限制,尽量一次发一张:)
频繁发短途动车组是很好啊,但是我们线路太少条件不够啊...........
辽沈地区短期有条件大密度跑短途动车的地方还真有。沈阳--抚顺,北道差一点儿就双线了,南道是双线。也就是说,稍微改一下,沈阳-抚顺就4线铁路了,并且沈吉线长途车不多,影响不大,沈抚客流也够狠。 上两张小的 这就是德国正常运行的区间列车,上座率就是这样。。。。跟专车也没啥区别了。
图1可见,其大量用玻璃遮断(走廊上可辨认出玻璃门的下边加强框),挡风,降噪,增强空调效果,视觉效果好。在我国动车组大发展后不知道是否也适用我们?
图2玻璃门里面是1等车厢2+2形式。再前面是司机驾驶室。站在驾驶室后透过玻璃可以看司机驾驶机车和前边路况。
第2图注意他的大门,没有阶梯,与车站高站台平齐,一步登车,老年人,残疾人,婴儿车,箱包大行李,自行车等进出极为方便。
[ 本帖最后由 Heidelberg 于 2006-10-17 02:27 编辑 ] 谁对绿皮还恋恋不舍的? 原帖由 herroyuy 于 2006-10-16 23:49 发表
频繁发短途动车组是很好啊,但是我们线路太少条件不够啊...........
:)注意我的前提是增4线客货分流后,开行短途动车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