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一座斜腿刚构桥——安康汉江桥
安康汉江桥位于陕西省安康水电站的专用线上,主跨为176米斜腿刚构,在目前世界上同类型的铁路钢桥中,跨度领先。
本桥附近河段顺直,平时河面宽约180米,水深13米左右,水流平稳。汛期洪水来势汹涌,水位猛涨暴落,河床冲淤严重,覆盖层很不稳定。桥址位于汉江上游峡谷,两岸陡峻,河床断面呈梯形。初步设计提出三个桥式方案进行比选:第一方案主跨采用64+192+64米钢斜腿刚构,全长521.95米,桥墩均在岸上,明挖基础,墩身最高约60米;第二方案主跨为64+112+64米钢桥,中跨为112米柔性拱刚性桁梁组合体系,全长528.50米,有深水桥墩2个,墩身最高约7l米;第三方案主跨用64米+3×80米三跨连续+64米钢桁梁,全长532.08米,有深水桥墩3个,墩身最高约79米。
三个方案相比,第一方案不仅用钢量省,造价较低,而且可避免修建深水基础及70米以上的高墩,因此作为推荐方案。
1980年3月,完成斜腿刚构的技术设计,其主梁按56+64+64+64+56米分跨,斜腿底铰间距离176米。斜腿理论长度76.43米,倾角42度53分。每个斜腿分为两肢,按1:6横向叉开。两肢间有横杆6根,形成多层构架,与主梁固接于隅节点。斜腿下端支承在斜向枢轴的铰支座上。斜腿刚构为栓焊带肋的箱形结构,设计采用16锰桥低合金钢,在工厂内焊成梁段,经铁路运至工地安装。
本桥1978年7月1日开工,1981年底完成全部墩台工程及斜腿刚构的施工准备。1982年2月,开始安装斜腿刚构。本桥主要工程数量:斜腿刚构总用钢量l652吨,31.7米及23.8米预应力混凝土梁各4孔,墩台圬工15353立方米,其中钢筋混凝土6721立方米。全桥投资1528.2l万元。
斜腿刚构的桥式新颖,跨越能力大,用钢量较省,适用于陡坡深谷。由于初次试制,牵涉问题较多,工期延续很长,增大了工程费用。但是,这座桥梁的建成,在设计、制造、施工以及科研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为发展大跨度钢桥开创了一条新路。1983年本桥获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
——资料摘自《中国铁路桥梁史》
原帖地址:http://www.eemap.org/id/56331
[ 本帖最后由 fmpc 于 2007-5-5 22:39 编辑 ] 安康铁路桥细部构造
http://222.66.109.20/jpkc/qlgc/bridgeaided/album/image/1768.JPG
第二部分,有关安康1983年大洪水
1.水文学角度分析汉江夏秋两季都可能发生特大洪水,1983年,夏季特大洪水出现在8月初,安康站最大洪峰流量31000m3/s,为百年一遇洪水。最高洪水位超过安康城墙1~2m,安康老城遭到“灭顶之灾”。秋季洪水出现在10月上旬,丹江口入库洪峰34200m3/s,仅次于1935年的50000m3/s,为近50余年来的第2位大洪水。由于洪水峰高量大,丹江口水库泄洪与下游区间洪水遭遇,大大超过汉江中下游河槽的安全泄量,为保证两岸堤防的安全,除启用杜家台分洪工程外,还先后运用了邓家湖、小江湖民垸分洪,使汉江中下游两岸66.7万hm2农田及500万人口免遭洪水灾害。
(一)雨情
7月27-31日,嘉陵江中上游、汉江上游出现了一次降雨过程,暴雨中心位于大巴山南侧嘉陵江、渠江上游,雍河、槐树两站次降雨量分别为603.0mm和560.9mm。大巴山北侧汉江上游,位于这场暴雨区的边缘,5天最大点雨量344mm(红寺坝),石泉以上流域面平均雨深150mm,石泉一安康区间面平均雨深140mm,与近期实测几次大暴雨相比,雨量和强度都不算大。但是暴雨区自西向东逐日扩展、东移,有利于干支流洪水遭遇。
10月3~6日,汉江流域再次出现历时4天大暴雨,丹江口以上流域面平均雨量128mm,雨区自上游向下游移动,暴雨区主要在汉江北侧旬河、丹江和唐白河地区,3日唐白河上游马山口站最大日雨量167.8mm,5日雨区南移至汉江干流以南武当山区,武当山站日雨量101.8mm,6日雨区继续南移出汉江。
(二)水情
8月初汉江上游发生的特大洪水主要在安康河段,洪水来势很猛,24h内,水位上涨了15.3m。7月31日2时洪水开始起涨,8月1日1时30分水位达到最高,为259.30m,超过城墙1~2m,安康(集水面积38700km2)最大洪峰流量31000m3/s,为1583年以来的第3大洪水,洪水过程峰形尖瘦,十数小时即消退归槽。而安康上游的石泉(集水面积23805km2)最大入库流量16100m3/s,约为20年一遇洪水。下游郧县油房沟站(集水面积74863km2)洪峰流量29100m3/s,为一般洪水。形成安康特大洪水的原因,是由于暴雨过程中雨区缓慢东移,移动速度与流域汇流时间配合很密切,造成干流石泉的洪水与支流岚河、任河洪峰同时在安康河段遭遇,干支流洪峰叠加造成的。
10月洪水主要在安康以下干流。4日上游各支流相继发水,6日,汉江干流白河站洪峰流量20800m3/s,加上白河以下的区间来水,丹江口水库6日11时最大入库流量达34200m3/s。 7日19时坝前最高水位达160.07m,出现建库以来最高水位,大大超过正常蓄水位。7日11时水库最大下泄流量达20000m3/s,丹江口一皇庄区间推算7日14时洪峰流量达9000m3/s,与丹江口水库下泄洪水相遇,至汉江干流控制站皇庄8日10时实测洪峰流量26100m3/s。皇庄下游沙洋河段8日14时洪峰流量21600m3/s,但安全泄量仅19000m3/s,因此,7日和8日先后将沙洋上游的邓家湖和小江湖两民垸扒口分洪。9日16时小江湖民垸蓄满,垸内蓄水溃漫回注汉江,10日9时沙洋站出现第2次洪峰,实测最高水位达44.50m,为近50年来的最高记录,相应洪峰流量19300m3/s。10日16时沙洋镇被淹。11日3时下游干流控制站仙桃实测洪峰水位36. 20m,相应流量13800m3/s。而下游汉川附近河段的安全泄量在当时汉口站水位25.10m的情况下,只有8700m3/s,为确保下游两岸大提的安全,又动用杜家台分洪工程,开闸分洪,解除了洪水对汉江中下游沿江包括武汉市在内的10多个县市的威胁。
(三)灾情
8月洪水,安康灾情极重,而其上游或下游并未造成严重灾情。由于洪水来势迅猛异常,加之洪水发生在子夜,猝不及防,安康全城遭“灭顶之灾”。据统计,淹死870余人,受灾89600人,安康城内除40余幢高层楼房完好外,9万多间平房冲坍殆尽。安康城区经济损失达4亿元。
10月洪水,由于充分利用了丹江口水库、邓家湖和小江湖民垸及杜家台分洪闸等防洪工程,有计划地进行了合理的防洪调度,使洪水灾害减至最低程度。据统计,邓家湖及小江湖民垸约有1.1万hm2耕地被淹,受灾人口8.9万人。此外,丹江口库区也有部分耕地被淹,沙洋镇被淹。
(四)结语
汉江洪水比相邻河流量级都大,历来洪水灾害频繁。1983年8月初汉江上游发生本世纪最大洪水,安康站洪峰流量31000m3/8,安康老城遭到毁灭性灾害。从历史上看,这种毁灭性的灾害并非绝无仅有,自1583年以来的400余年中还发生过3次,即1583、1693、1867等年洪水,其中1583年洪水最大,据调查安康河段洪峰流量达36000m3/s。
原帖地址:http://www.zzys.gov.cn/zaihai/data/236.htm 2.
……
据调查,安康市水资源总量达250多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居陕西省之冠。汉江在安康却长期是一条害河,屡发大水,水患连连。历史上的安康,屡遭洪水劫难。史料载:明万历十一年,汉江涨溢,全城淹没,公署民舍一空;清咸丰二年,洪水自南门入安康城,房舍坍塌无数。
1983年的安康大洪水更是震惊全国,这场洪水冲毁房屋3万余间,市政设施遭受毁灭性破坏,老城被夷为一片废墟,经济损失达4.1亿元,有870人在洪灾中丧生。
据当地资料记载:当年7月31日,汉江上中游地区日降雨达100毫米以上,上午9点汉江安康段流量达17000秒立方米。中午12点,安康县防汛指挥部通过广播发布抗洪抢险紧急《通令》。下午2点20分,县长张子美在广播上发布第一号命令。此时,黑云压城,汉江洪水一浪高过一浪。下午4点,指挥部发布第2号命令,要求群众加快转移。下午5点,汉江洪水迅猛上涨,喇叭洞已紧急关闭,城堤闸门渗漏扩大,东西大街漫水过尺。傍晚6点,汉江洪水以每小时0.75米的速度上涨,很快淹过大桥桥面,切断南北通道。指挥部向居民和干部职工发出最后命令。这时,城内人群、车辆在遍地漫水的道路上向南撤退。突然电石厂爆炸,电灯熄灭,广播中断,全城笼罩在一片黑暗和恐惧之中。晚上8点20分,汉江洪峰在漆黑中越过城堤涌向城内。始建于宋熙宁年至清乾隆年间,聚集历史隐患而又单薄的东、北、西防洪城堤,承受不了特大洪水的冲压,东堤喇叭洞北段、北堤潘家坑、沙帽石段相继决口,洪峰巨浪自东向西,排山倒海般摧毁房屋建筑,吞噬生灵。全城一片汪洋,房屋坍塌声、人员呼救声不绝于耳。2万人被围困在城内,惨遭冻、饿、雨淋和伤痛煎熬。
……
原帖地址:http://www.shanglu.org/outdoor/ShowArticle.asp?ArticleID=753&Page=7 3.安康洪水内幕
原帖地址:http://cache.baidu.com/c?word=%B0%B2%BF%B5%3B1983%3B%BA%E9%CB%AE&url=http%3A//www%2E3jiang%2Ecom/BBS/a/a2%2Easp%3FB%3D888%26ID%3D6480%26ac%3Dnxt%26rd%3D1360&p=8771d30585cc41ac34b4c4710b1ccf&user=baidu
自己看吧 辛苦了!!!!图很漂亮!!!比我拍的要好!!! 显然是好帖子,支持~~
关于标题
我最早接触到西康线是在1999年9月25号,那天我去了长安县引镇,现在西安南站所在地。当时那里的西康铁路还没有铺轨。第2次是当年10月16号,到水泥厂以东的铁路上看了看。
第3次是2000年6月14日,到已铺轨完毕的田王车站看了看。
第4次,2001年2月24日,乘刚开通不久的西康铁路列车57016/7次从长安站坐到西安站,43公里居然要5元。那列车全列编组大概16辆,全是YZ,就这我还站了一路。
第5次,2001年12月22日,从田王站走到灞桥站。
第6次,2002年5月11日,到水泥厂以东的铁路上看了看,见到了乌鲁木齐--重庆的车,SS1牵引,绿皮。
第7次,2002年11月29日,从灞桥站走到田王站。
第8次,2003年2月21日,乘西安--贵阳L234去长安站,车站卖的17车,上车后因为17节是最后一节车,有列车工作人员把我们赶到16车去了。
第9次,2003年3月23日,从翠华山回来时路过长安站。
第10次,2003年6月26日,从灞桥站走到田王站。
这是第11次。前10次最远只到西安南,只有这次走完了西康线(其实也不算走完,还有田王--临潼北没走过) all over! 安逸! 有机会去安康看看~~ 原帖由 fmpc 于 2007-5-5 16:02 发表 http://bbs.hasea.com/images/common/back.gif
8:53:15,开车。
列车在灞桥正进侧出,通过灞河大桥时在北边看见一座新建的大桥,不知道是什么桥:
拉萨河大桥?:lol 原帖由 fmpc 于 2007-5-5 16:28 发表 http://bbs.hasea.com/images/common/back.gif
提一句,此次西康线沿途所见的货车均使用SS3B牵引,长哨补机折返段已没有机车停靠。
快到旬阳北站时看到的旬河钟家坪水库,真可谓“风景如画”。
风景如此美丽,车窗不够美好 好帖子,图片文字两手抓两手都很硬~~! 原帖由 fmpc 于 2007-5-5 16:42 发表 http://bbs.hasea.com/images/common/back.gif
出站后,我便马上购买返程票,4904只有无座票,而2336安康站根本就不卖无座票,售票员向我推荐18:29开的A364次,到西安也是20元。我没仔细想就买了。出售票处后看看公告才知道自己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A364/1到 ...
模范贴,顶一下。你是npw学生啊,我家也在npu
[ 本帖最后由 fxxa 于 2007-5-6 03:44 编辑 ] 看来这座被遗弃的大桥无疑成了五月的焦点!:victory: 铁院传说中设计的桥.......关注 原帖由 fmpc 于 2007-5-5 15:58 发表 http://bbs.hasea.com/images/common/back.gif
为迎接CRH2动车组的开行,西安站5站台11、12道轨枕都换成了IIIa轨枕:
貌似这两道股的路基比其他道股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