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考虑营业里程,选出你觉得最合适的轨距
几个是常用的轨距,选出你觉得最合适的 营业里程与轨距有什么关系吗? 习惯了1.435米的标准轨距 个人还是偏向1435. 我还是偏向1435mm,毕竟也不能纯粹看轨距增大令车辆限界增大从至增加运量的,采用更宽的轨距,那就意味着建铁路时会有更多的土石方工程,要建更宽的桥,这些都是不可忽视的成本.另外,宽轨在山区似乎很难修建,在地势起伏不平的地方建铁路,轨距应该是愈窄愈好.要是说大一点的话,我个人最多可以接受1520/1524mm,再宽根本没意思...
想增大线路运量的话,除了用更宽的轨距+更大的车辆限界外,更先进的信联闭和更坚固的线路基础也同样能做到.采用移动闭塞+调度集中+可承受35吨轴重车辆的1000/1067mm线路,运量一样可以很大
我觉得1435mm的轨距是最中庸的了,由50km/h(小半径曲线山区线路)~400km/h(特高速)也适用 不过话说回来,要是营运速度不超过160km/h的话(也就是不跑高速动车的既有线),选1000/1067mm轨距也未尝不可啊--------反正又不用跑高速,正适合最高速度只有200km/h的窄轨,可是窄轨距在山区线路有利...... 如果是重量限制的话,轨距当然是没有什么影响了,如果是体积限制就不一样了
而且如果是客列,宽轨可以实现3+3座席,而且过道可以更宽敞,卫生间的空间更大,坐车的人会更舒服的 宽点 是不是火车就宽点啊!~ 如果不是因为既有线路的轨距导致的更改成本的话,我认为1600最好,首先是165的增加,可以使车辆宽度增加500而稳定性不降低,客车可以3+3没有问题,其次是1600数字简洁。
还一个大的好处,是许多大型机械设备,可以用火车运输了。现在很多大的设备超界,需要汽车运输,一路上很麻烦。在军事上,也有利于体积庞大的导弹的运输和机动。轨距太窄,导弹竖起来很容易侧翻。
不过,现在说这些是没有什么用的,庞大的既有线路已经使改轨距的可能性消失了。 1435mm的轨距在工程上是非常适中的,成本也非常合理。 对于个别超限货物,可以采用解体分装,或用整体空运的办法来解决。 既然1435称为标准轨距,那肯定有比其它那么多的轨距具有一定的优势,要不怎么成为标准 原帖由 amlm 于 2007-8-18 21:00 发表 http://bbs.hasea.com/images/common/back.gif
既然1435称为标准轨距,那肯定有比其它那么多的轨距具有一定的优势,要不怎么成为标准
我认为很有道理,当年詹天佑就是坚持采用标准轨距,反对使用宽轨和窄轨,为今天中国铁路事业奠定了标准化基础。 原帖由 快乐的电力机车 于 2007-8-19 00:34 发表 http://bbs.hasea.com/images/common/back.gif
我认为很有道理,当年詹天佑就是坚持采用标准轨距,反对使用宽轨和窄轨,为今天中国铁路事业奠定了标准化基础。
虽然中国铁路比詹天佑出现得早,但称詹天佑为现代中国铁路之父并不为过。 习惯了1435,如果改成了宽轨,那么现在所有的标准轨机车车辆都要改装,虽然可能只是换轮对,但是工程量、消耗的资源也许是巨大的。 存在即合理,讨论这个没意义,中国的规矩铁定了是1435 1435,+6-2。 1435、1524以至1676都在世界上有龐大的網絡,
單單這個事實,證明彼此不相伯仲,所以我沒投票。:lol
我看到過的故事都說,1435是由礦場鐵路而來的,
礦場鐵路是用馬來拉的,1435是對應馬的屁股寬度。:lol
所以不是這個數字有甚麼特別之處,只是習慣而已。
俄羅斯修1524,是整數5英呎,傳說是為了防止拿破崙軍隊乘鐵路長驅直進,
一個更直接的原因是當年還沒有標準,建鐵路的美國工程師家鄉用5英呎,那就用5英呎。
印度修1676,而且在把已有米軌換成1676,主要是容納更大車體,畢竟印度的人口快追上我們了。:lol 我听到的说法是英国当年马车的轨距是1435,所以定为标准 原帖由 DIH 于 2008-4-19 19:08 发表 http://bbs.hasea.com/images/common/back.gif
1435、1524以至1676都在世界上有龐大的網絡,
單單這個事實,證明彼此不相伯仲,所以我沒投票。:lol
我看到過的故事都說,1435是由礦場鐵路而來的,
礦場鐵路是用馬來拉的,1435是對應馬的屁股寬度。:lol
...
中国用1435,和俄罗斯的不同,好像也是为了防止俄罗斯通过铁路长驱直入。:l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