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中秋之郑州铁路专题(已完成)
明天就是中秋佳节,我到沈阳求学也已经是第三个年头了,这次我精选出了我所拍摄的郑州铁路图片,向东北的车迷朋友介绍一下郑州。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郑州火车站,郑州机务段(客运),二道街道口,郑州西——郑州北。希望能增进郑州车迷和东北车迷的友谊,也希望能认识更多的东北车迷朋友。简介郑州枢纽:
在中国的中原地区,有一个线路纵横交错、大小车站相连、庞大而又复杂的铁路枢纽,这就是有名的郑州枢纽。它是京广、陇海两大铁路干线的交会点,是沟通南北,连贯东西的交通要冲,居于全国路网中心的重要位置上,素有铁路心脏之称。
由于位居路网中心,联贯各方,运输行车涉及的面十分广阔分散。站场线路分布范围大,客货运量和办理车数很多。它在布局上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集中设置三个大站一个大型编组站(郑州北站),统一办理两大干线的列车编组和通过作业;一个客运站(郑州站)担当各线的旅客输送业务;一个货运站(郑州东站),担负以零担为主的货运业务。这就体现了郑州枢纽集中作业的优点,可以减少折角交换车、中转旅客换乘、中转行包和中转零担货物等的重复作业。除以上三个大站外,枢纽内还有配合城市工业发展,担当工厂企业专用线取送车作业的工业站,以及中间站、会让站和线路所等。全枢纽由18个车站、分界点和相应的进站线路,以及众多的联络线组成,线路总延长近700公里。
郑州枢纽的客货运量和列车编解的作业量都很大,并以中转为主。2003年5月5日,创造了单日办理和单班办理分别达到31464辆和15968辆的历史最高记录。编组站改编作业的有调车作业数量则居全路第一位。客运量也很大,每天上下旅客约60000多人,居全路第四位,而中转旅客居全路第三位。每天办理中转行包,居全路第二位,零担的中转量更居全路第一位。
郑州枢纽中的郑州北编组站站型为双向纵列式三级六场,在下行调车场尾部设有辅助调车场。全站共有道岔898组,信号机828架,各种线路228条,线路总延长454公里。其中上发场五渡十交大型组合道岔是当时我国最为复杂的道岔,大大提高了列车编解能力。编组站规模庞大,布局紧凑,编解能力强,主要承担着南北京广线、东西陇海线四个方向货物列车和郑州枢纽地区小运转列车的到达、解体、编组及出发作业任务,是名副其实的巨型"物流中转站",也是亚洲最大的编组站。
郑州枢纽内还有一座大型货运站,这就是郑州东站,负责办理整车货物到发、零担货物到发、中转及货车洗刷消毒等业务,而以办理零担货物中转为主,零担货物中转量居全国铁路第一位
郑州市区内现有车站15个(郑州 郑州北 郑州东 郑州西 郑州南 海棠寺 南阳寨 东双桥 广武 黄河南 铁炉 欢河 马寨莆田 小李庄 )
机务段1个(郑州机务段客运车间,郑州机务段货运车间)
车辆段2个(郑州客车车辆段和郑州北车辆段)
桥工段1个(郑州桥工段)
电务段1个(郑州电务段)
客运段1个(郑州客运段)
[ 本帖最后由 policema1031 于 2008-9-14 13:07 编辑 ] 第一部分:郑州火车站
始建于1904年,是中国铁路建设初期芦(沟桥)——汉(口)铁路中段的业务站,时称郑县站。1914年陇海铁路开(封)——洛(阳)线正式投入运营,奠定了路网中心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为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1953年郑州站改扩建工程动工,1956年投入使用,并先后分离出货运站、编组站和以运输旅客为主的客运站。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1988年郑州站再次进行改扩建工程。1999年12月28日随着主站楼的投入使用,长达12年的改扩建工程落下帷幕,一座崭新、雄伟的现代化客运站,伴着新世纪的钟声,呈现在世人面前。
郑州车站扼守中原腹地,位居河南省郑州市的中心,连接京广、陇海两大铁路干线,占地面积近3000亩,站房面积1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3.2亿元,11条客车到发线,日接送旅客列车229列,日均发送旅客4万多人,每天过往人流近15万人次,年运输进款达14亿元,既是全路特等客运站,也是全路最大行包中转站,素有中国铁路客运的“心脏”之称。
[ 本帖最后由 policema1031 于 2008-9-13 17:12 编辑 ] 站房内部
[ 本帖最后由 policema1031 于 2008-9-13 17:16 编辑 ] 沈阳车迷熟悉的1056次列车 广梅汕的K686次 郑段名车之郑广特快255次 进疆大众列车1045次 郑局第一管内快速N301次 临时站台 1097次:lol :lol 1097的RW25B,我很喜欢的车 1097的宿营车 空调22 ss8——0129 郑段主力调机 西西的7D,郑西主力 站台尽头:lol 漯阜地铁,塞拉集便器25G——K401次
[ 本帖最后由 policema1031 于 2008-9-13 17:28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