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广线黄河大桥游暨京汉铁路怀古~~
此地已经改成两帝纪念园景区了,得给门票~~:L黄河中下游平原的道路看起来很爽~
[ 本帖最后由 jason130 于 2009-4-28 11:50 编辑 ] 登高望远,新旧铁桥历历在目
[ 本帖最后由 jason130 于 2009-4-28 11:39 编辑 ] 水天一色~~灰蒙蒙:L
顶好图!!!!!!!! 平均5分钟一列车通过,双车交汇的情景屡见不鲜~~
来凑热闹的气垫船~~
铁桥静卧在春日里~~
突见CRH双车重联快速通过!:victory:
此近中午,应该是武昌~北京西的D124
[ 本帖最后由 jason130 于 2009-4-28 11:27 编辑 ] 涉“泥”走到京汉铁路老桥墩处~~
平添一份感概~~
似可架个木板改成供游人行走的观光桥,,, 当年的路轨已被村民拆了插田里种庄稼~~:L
在训练基地里还保留一段京汉铁路黄河铁桥遗址~~
悠悠岁月,大河沧桑~~
古老的铁桥供人凭吊,,,
当年的桥头堡~~
历史的烙印
铁桥到此为止,保留了百余米~~
发领袖视察照作为结束,图中就是旧京汉铁路~~
==========THEEND========== 继续顶!!!!!!!! 京汉铁路原称卢汉铁路.卢汉铁路是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准备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
1895年年底,清政府决议兴建卢汉线,原来打算铁路实行“官督商办”,由各省富商集股修建。但当时清政府信誉扫地,华商“各怀观望”,无人问津,不得已只好举借外债。
1896年10月,直隶总督王文韶、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设立铁路总公司,以大官僚买办、天津关道盛宣怀为督办大臣,统筹卢汉铁路的修建。
借款筑路的消息一经传出,美、英、法、比等国的公司派代表蜂拥来华,竞相兜揽。张之洞认为其他国家胃口太大,而比利时是个小国,钢铁资源丰富,铁路技术成熟,最主要是他们“于中国无大志”,比较让人放心。
1898年6月,《卢汉铁路比国借款续订详细合同》和《卢汉铁路行车合同》正式签订,该合同规定,在借款期限30年间,一切行车管理权均归比利时公司掌握。这不仅使中国完全丧失了铁路主权,还在财政上受到巨大损失,为以后帝国主义者利用债款关系掠夺中国铁路权开了一个极为恶劣的先例。
1906年4月1日(光绪二十二年),连接北京与汉口的全长1214.49公里的宏大铁路干线卢汉铁路正式全线通车运行。因力主修建这条铁路才被派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与直隶总督袁世凯一道验收工程后,改卢汉铁路为京汉铁路。
京汉铁路的全线贯通,打破了仅依赖于水道与驿道的传统交通网络格局,武汉从此迈入了火车。轮船 客运齐发,东可至上海,西可达重庆,北可进京城的水陆连运时期。
京汉铁路的全线贯通,改变了武汉在近代中国经济布局中的格局,武汉不再是长江流域中仅充当横向传导的角色,纵向的铁路线在缩短了时间和距离的前提下,还有成百上千的运载力,这更加有力地推动了汉口商业贸易的发展。
因为京广铁路的前身是京汉铁路(北京-武汉),而陇海铁路前身是汴洛铁路(洛阳-开封)至于陇海铁路的前身是汴洛铁路,因为郑州在洛阳和开封中间肯定要路过郑州了,而京广铁路(当年的京汉铁路)为什么不走开封而走郑州呢,从地图上看的确是走开封是直线的,而走郑州是绕了个弯,为什么这样呢?
在民国的时候开封是河南的省会,在全国来说也比较重要,当时正直抗日,日军正从东北南下进军中原,国民党政府考虑的如果把京广铁路(当年的京汉铁路)修到开封,两条铁路在开封交汇,那么日军进军中原就轻而一举了,不利于军事防守,所以专门把铁路绕了个弯修到了当时只是个县城的郑州,所以郑州就成了京广铁路和陇海铁路的交汇点(原京汉铁路和汴洛铁路的交汇点了)。就是因为当年的这个顾虑,才改变了两个城市的历史,就因为这条铁路郑州解放后在58年成了河南省会。
[ 本帖最后由 jason130 于 2009-4-28 11:57 编辑 ]
回复 #19 jason130 的帖子
这段红字不太正确,京汉铁路清朝就修完了,跟民国政府有什么关系呢。过郑州还是过开封是根据黄河铁桥位定的,开封修黄河桥又长而且桥位不容易定。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