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成昆铁路:卓绝壮烈的英雄史诗 ![众多珍贵图片]
[转帖]成昆铁路:卓绝壮烈的英雄史诗 ![众多珍贵图片]http://bbs.scol.com.cn/skins/Default/topicface/face1.gif Post By:2009-7-8 19:56:00成昆铁路:卓绝壮烈的英雄史诗 ![众多珍贵图片]
----谨以此献给为修建成昆铁路牺牲的英雄们!
成昆铁路建设简史
1984年12月8日,纽约。早晨的浓雾已经散尽,曼哈顿开始了往日的喧嚣,冬日的
阳光照耀着39层高的联合国大厦。
上午10点,联合国官员在会议大厅里宣布:象征人类征服大自然的三件礼物
,被评为联合国特别奖。这三件礼物是:中国,成昆铁路象牙雕刻艺术品;美国
,阿波罗宇宙飞船带回来的月球岩石;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模型。它们分别代
表了人类在20世纪创造的三项最伟大的杰作!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19/20060519144000_1239370865_HGdoN.jpg
成昆铁路象牙雕刻是中国政府赠送给联合国的一件精美礼品,被排在了三项
特别奖的首位。它艺术地表现了中华民族在险峻山区修建一条铁路干线的伟大创
举。成昆铁路穿越地质大断裂带,设计难度之大、工程之艰巨、施工之复杂,均
属前所未有。沿线山势陡峭,奇峰耸立,深涧密布,沟壑纵横,地形和地质极为
复杂,被多国专家断言为"修路禁区"。而成昆铁路的修筑,为人类在险峻复杂的
地理环境中建设高标准的铁路创造了成功的范例。成昆铁路以其神话般的诞生,
奠定了自己在人类筑路史上无可争议的王者地位
回观历史,笔者惊奇地发现:指导修建成昆铁路的构思,可以清晰地划分为3个历
史阶段的演变、发展过程;勘探、设计和施工过程也形成与之相对应的、具有明
显分界的3个时间段;可谓“一波三折”。3个阶段相互演变、补充,最终发展为一
个完整、缜密的战略思想体系;这种“3阶段”现象同样贯穿于整个新中国的建设
过程。
1)1952---1963快速工业化、开发大西南的“和平建设”构思阶段。
2)1964---1967以针对美国为主的国家安全建设构想阶段。
3)1968---1970铁路建成通车,但在整个国家范围内延续到1972的以针对苏联为
主的国家安全建设构想阶段。
一、大建设时期:
1949年中国铁路网
http://photo7.yupoo.com/20060430/20060430230341_880250038_nuoGA.jpg
西南地区仅有昆明--河口线(窄轨),柳州--贵阳线东段
50年代初,刚刚完成了土地革命的新中国,一边还在进行着抗美援朝战争,一边
就拉开了气壮山河的国家大建设序幕。有感于旧中国没有在西南为我们留下一条
象样的铁路的历史,在1952年7月,成渝铁路建成通车后,就着手了成昆铁路的先
期勘探、设计工作。
毛泽东为成渝铁路通车题辞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1/20060501010030_375226676_MdzaP.jpg
天水段。
至少于1956年之前完成了东、中、西三条线路初案。
其中东西两线修建难度大,而中线相对容易。当时苏联铁路专家认为,三线方案
中只有中线可行,另二线尤其是西线根本就无法修建铁路。但东西线沿线辐射人
口多,中线辐射人口少,尤其是西线由于攀枝花矿藏的发现和勘探完成,更显意
义重大。
成昆线初期设计的3个线路方案图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19/20060519060154_1955781293_PvilZ.jpg
1956年底,选定最为险峻的西线方案,大致就是古老的“蜀身毒道”(“南丝路
”的组成部分)的走向。东线方案则成为今天的内昆铁路。
蜀身毒道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19/20060519060734_2112823276_ZorvU.jpg
1952年前期勘工作开始,铁道部西南设计分局(第二设计院)及地质部先后调集
了5000多名工程地质勘测人员,完成了1.48万平方千米的地质测绘,钻探量达21.27万
米。
线路确定后,又经过2年的努力,勘测比较线路1.1万千米,制定大小比选方案300多
个,基本绘制出线路蓝图。
一线天早期勘探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19/20060519060735_206828714_BWYMp.jpg
李之里的《高原铁路杂记》以采访录的形式记述了宏大的勘探规模和无比艰辛的
工作。
还有文献记载,成昆铁路的勘探设计队伍,规模最大时,曾达1万2千人。
随着“抗美援朝”的结束和“中苏友好条约”的实施,新中国在较好的国际环境
中迎来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业建设高潮---“大跃进”。伴随攀枝花钢铁基地上
马,成昆铁路最早完成优化设计的成都至峨嵋段开工,这是成昆铁路的成都盆地
平坝路段,建设条件比较好。
这段铁路从1958年7月开工修建,当时的工程名称是:
“成昆铁路,新建工程北段成都至金口河间249.6公里”。
其后,“关村坝隧道”“沙马拉达隧道”等关键工程也随着优化设计的进展在1959---1961生
活条件极其困难的岁月里相继开工。
1958年,对于中国的铁路建设来说是重要的一年。新中国的多数铁路项目都是在
该年动工的。据《中国铁路建筑编年简史.1881~1981》记载:1957年新开、续建
铁路项目只有17项,1958年竟然高达94项(这还不包括一些地方兴建的窄轨小铁
路)。而这94项中除了成昆铁路,还有2005年才竣工的青藏铁路;这两项工程都
在1958年7月开工,前一项用了12年完成,后一项,居然用了47年!而94项/年铁
路施工项目的记录,同样保持了近半个世纪未被打破。
毛泽东说:“要多快好省修建铁路”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1/20060501101550_725569515_nYQHN.jpg
谈到1958,有些人往往把“民间炼铁运动”当作批评和嘲讽对象,殊不知它
根本就不占用什么资金和物资,最多不过是浪费点低质煤炭、低品位矿石(连这都是
老百姓自己挖的),为正规的钢铁企业冶炼了一些成本高了点的原材料(炼钢用
铁和脱硫熟矿)。和众多、庞大的工业项目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有人形象地比喻:“以后的建设,就是不断地为58年‘檫屁股’,屁股檫净了,
国家就建成了”
随着1962后“调整”“压缩”的到来,1962年3月24日攀枝花的前身“西昌钢铁公
司”下马,只留下77人的看守队伍。继“西钢”之后,在“3年困难”中仍然坚持
优化方案、坚持边施工边通车(成都---青龙场66公里已在1960铺轨通车临时运营
)、坚持扩大新开工段(“关村坝隧道”“沙马拉达隧道”等在1959---1961相继
开工)的成昆铁路,反而在形势已经根本好转的情况下被要求在“1963年10月前
下马”,同时被要求下马的还有一直到今天才建成的青藏铁路;毛泽东后来曾用
“糊里糊涂地下马”来表达不满。
二、“大三线”建设前期
1964年,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新中国刚刚走出“粮荒”困境,又面临沉重的
国际压力。中苏已经分道扬镳,意识形态互相攻击掩盖下的国家利益对立日趋暴
露,并且有演变为敌对关系的趋势。
8月,美国第七舰队125艘军舰、600余架飞机开进北部湾,全面介入越南战争。美
军的炸弹丢到了中国的北部湾沿岸和海南岛海岸,白宫扬言要教训中国。形势一
度非常紧张。
1964年8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在中国的工业化、国民经济和国家战略发展史上
具有“遵义会议”的深远意义。会议中毛泽东发表讲话指出:“我们不是帝国主
义的参谋长,我们不晓得他什么时候会发动战争”。毛泽东进一步提出的:以国
家安全为前提,以国家长远发展为指导的“战略经济学”思想得到了绝大多数与
会人员的强烈支持,扭转了近几年的“吃穿用”经济导向,确定了“三线”建设
方案。
为保证建设方针的高效实施和改变建国以来经济工作忽冷忽热的不稳定状况,会
后毛泽东主导了必要的分工调整---确立了以周恩来为全面决断、余秋里为主要策
划的国民经济运行管理体制----这标志着新中国的国民经济管理臻于成熟;从此
,开创了运行长达14年的“周恩来计划经济管理模式”。这个模式的特点是:党
政军统领,高度集权,高效稳定,深入地方,计划周密,雷厉风行。
“大三线”建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拉开帷幕。
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当时中国70%以上的工业分布于东北和东南沿海地区,从
国家安全的角度看,这种工业布局显得非常脆弱。东北的重工业完全处于苏联的
轰炸机和中短程导弹的覆盖之内;而在东南沿海地区,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工业
区则完全暴露在美国航空母舰的攻击范围中。一旦战争开始,中国的工业乃至整
个国民经济体系将很快陷入瘫痪。
按照毛泽东的“战略经济学”思想,这种被动、脆弱的现状必须改变。
8月30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做出了将一部分对国家经济及国防建设有重大影响的电
子、能源、航空、兵器等相关工业相继内迁西南、西北等战略纵深地区的决定。
这场工业“大搬家”,定名为“大三线建设”。
“三线”是按照中国的军事、经济、地理区划的。沿海地区是第一线,中部为第
二线,三线则是指长城以南、广东省韶关以北、京广铁路以西、甘肃乌鞘岭以东
的广大地区。四川、云南、贵州及湘西、鄂西为“西南三线”;陕、甘、宁、青
及豫西、晋西为“西北三线”。相对于西北、西南的“大三线”,中部及沿海地
区腹地称“小三线”。
1964年10月,大三线建设全面展开,以四川为中心,众多与国防相关的工程纷纷
启动。在实际实施上,就是在四川和西南,部署全套独立完整、门类齐全、互相
协调、实用实战的交通能源、基础工业及国防工业体系,用心实在良苦。从最极
端的情况考虑,如果再次发生像抗日战争那样的恶劣局面,大片国土沦陷,退守
到西南一隅,成为一个“缩微中国”,也依然要具备自给自足、坚守防御、待机
反攻的能力。——从国家安全和长远发展的战略考虑,必须考虑到最困难最为不
利的极端情况,为中华民族制作“备份”。
四川大三线建设前期的最重要项目是“两基一线”。“两基”就是以重庆为中心
的常规兵器工业基地和以攀枝花为中心的钢铁工业基地,平时作为基础工业,战
时作为军工生产的核心。“一线”就是修建成昆铁路干线,解决西南地区交通问
题,满足工业的能源、原材料、零部件以及产成品运输。
毛泽东强调“成昆路要快修”“没有钱就用我的工资、稿费”,停工下马近两年
的成昆铁路的复工成为迫在眉睫的大事。周恩来在总参谋长罗瑞卿关于铁道兵工
作的一份报告上批示:“修成昆路,朱委员长提议,主席同意,使用铁道兵修。
”于是,中央军委决定调遣铁道兵5个师,扩编到18万人,修建成昆铁路。
毛泽东1953题写《铁道兵》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1/20060501103340_1805183502.jpg
铁道兵挺进成昆线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1/20060501103346_1447964789_rYQjY.jpg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1/20060501104347_267329742_kONwd.jpg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1/20060501104548_1419469155_Ryvtq.jpg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1/20060501104546_601136055_zdNLI.jpg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1/20060501131957_1383954100_sIJGi.jpg
自制淀粉,改善生活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1/20060501104354_997132936_HiXrp.jpg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1/20060501104551_946804147_NNufo.jpg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1/20060501103347_1450091307_fbwXR.jpg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1/20060501103344_360121952_KERQd.jpg
接着由中共中央西南局主持,组成了有铁部、铁道兵主要领导参加的西南铁路建
设总指挥部,下设工地指挥部、技术委员会和支援铁路建设委员会。任命吕正操
为工地指挥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郭维城为副司令员,刘建章为副政治委员,彭
敏任总工程师。统一领导和指挥以铁道兵第一、五、七、八、十师和铁道部第二
工程局为主力,并有铁道部第四工程局三处、大桥工程局、电务总队、机械团及
成都、昆明铁路局和沿线地方民工参加组成的共30万人的筑路队伍,迅速在北段
成都至西昌、南段西昌至昆明全面展开施工。
吕正操 1964年10月--1968年9月任工地指挥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1/20060501113256_1900713001_gkATW.jpg
一时间,原先人迹罕至的深山峡谷帐篷点点,红旗招展,在“气死猴子吓死鹰”
的悬岩峭壁上,炮声隆隆,硝烟弥漫。
大规模爆移山改河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1/20060501141237_151569890_xSQax.jpg
四川渡口狮子山大爆破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1/20060501141238_1233881295_WiBON.jpg
风钻手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1/20060501133904_91005853_SqUuS.jpg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1/20060501133902_1537844975_saIMb.jpg
与隧道涌水搏斗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1/20060501133906_1609972777_HVNqL.jpg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1/20060501134211_1327600851_AtMdl.jpg
与崎岖的道路搏斗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1/20060501134517_469791648_BgwAX.jpg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1/20060501134214_1897532762_VZpuM.jpg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1/20060501134212_1964214983_EWFhd.jpg
与悬崖峭壁搏斗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1/20060501133907_869082621_gORMc.jpg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1/20060501134216_650262270_sEWET.jpg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1/20060501134218_1530764344_FSUzg.jpg
沿途各族人民积极支持铁路建设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1/20060501134512_639086338_obTOK.jpg
隧道口施工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1/20060501141356_1805907883_eHSgT.jpg
修建莲地隧道的场景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1/20060501141359_1816435325_fEfgS.jpg
架设悬臂桥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1/20060501141244_62877565_jTjBJ.jpg
用悬臂架桥机架设简支桥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1/20060501141354_154146683_agrzp.jpg
深峡底的工棚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1/20060501141243_656278971_nhrIE.jpg
高峡顶的便桥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1/20060501141240_1618991592_ZxLdd.jpg
女工们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1/20060501130703_477640866_JiHrM.jpg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1/20060501130709_627027722_gfmQw.jpg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1/20060501130705_40438170_ftiCy.jpg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1/20060501130707_1768644921_URXzr.jpg
按照西南铁路建设工地指挥部的命令:“川黔、贵昆、成昆三条铁路同时开工;
首先,抢通川黔,要求1965年10月1日通车,贵昆线1966年10月1日通车,最后,
集中所有兵力决战成昆;采取南北并进,西昌会师的方案,争取于1969年7月1日
建成通车。”“命令以雷霞万钧之势,迅速传达到每个施工工地”,1965年末,
川黔、贵昆两线接近完成,铁道兵两个师转战成昆线,建设大军增加到40万,成昆
大决战全面打响!
三、成昆铁路建设后期与文革
有观点认为:“文革在1967、1968两年内严重影响了成昆铁路的工程进度”。但
据笔者的严谨考察,此观点缺乏权威的、具体的史料支持。在笔者看来,“文革
”作为一个全面进行的政治革命运动,虽然在全局范围内具有“非暴力”的“颜
色革命”性质,但就局部来说发生一些混乱确是历史事实。在大三线建设的心脏
地带--重庆、成都等地甚至发生“械斗”,造成人员伤亡,很难说不影响成昆铁
路建设。(笔者不厌其烦的详尽考证的另一个结论是:历史上的每一件“械斗”
事件,都至少有两方以上相对均衡的势力介入,只有单方势力或是双方力量过于
悬殊是“斗”不起来的。就文革中的一些械斗事件来说,一方要夺权,一方硬是
不给,“架”便有的一打。)
具体到成昆铁路的修筑过程,据有关文章说:“有的单位领导被夺权,有的工程
技术人员被批斗,有的工人被武斗吓跑回农村老家,造成停工”。但考虑到成昆
铁路的主力军是铁道兵,而军队在文革中是没有发生过夺权和混乱的,所以停工
的范围应该不大。
况且,就局部发生的混乱,1967年1月23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
央文革随即发出《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三支两军”的决定》,命令人民解放军
立即介入,开展支左、支工、支农、军管(对一些发生混乱的地区和部门实行军
事管制)、军训(对学生和造反青年进行军事训练培养纪律)。局部停工的时间
应该不长。
铁道兵进驻成昆铁路施工单位执行“三支两军”任务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1/20060501160214_1204742128_NAnJJ.jpg
沿线“支农”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1/20060501160216_1182567285_kgUaN.jpg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1/20060501160217_680877579_hzMzg.jpg
官兵一致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1/20060501104550_231603133_vnvgw.jpg
提前完成施工任务的铁道兵在胜利转场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1/20060501160220_40521852_ZUEfK.jpg
具体的史料支持了笔者的看法。1986.6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在涉及成昆铁
路的所有条文中均未见有只字记录文革时间段内的停工事件;但在“关村坝隧道
条”记录了“1963.2---11964.11”长21个月因“调整”造成的停工;在“沙马拉
达隧道条”记录了“1963.4---1964.12”长20个月因“调整”造成的停工,同时
还记录了青藏铁路“关角隧道”1963.3---1974.9长11年半的“调整”停工。
政府机构“成昆铁路技术总结委员会”编写的权威专著《成昆铁路》,第6册〈前
言〉使用了“虽然其间受十年动乱的严重干扰和破坏,延误工期两年”的语言,
但未见“造成停工”的具体说法,这就使得“严重”“两年”等文字流于“抽象
”。
《前言》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1/20060501150110_1609887546_NIlcA.jpg
仔细嚼读〈前言〉全文,发现像“成都铁路要快修”“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这
样脍炙人口的语录,毛泽东给铁道兵的著名题词“多快好省地修建铁路”等,都
不再“知识产权”“明晰”,过于明显地留下了为达到某种要求而修改的痕迹。
考虑到其写作于“1980.12”,正值“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时代背景,是不是
可以把“严重干扰”“延误两年”的说法看作是对“文革”必要的“矫枉过正”
呢?
1969年8月13日在铁列克提苏军对我边防军突然发动攻击,我军牺牲79人。
形势已十分紧张,8月,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出“成昆
铁路务必于1970年7月1日全线通车”的命令,并指令新成立的铁道兵西南指挥部
统一领导施工。9月柯西金秘密来访,代表苏联政府表达双方相互妥协的意愿,但
中国的领袖依然不敢把一个诺大的族群维系在别人的承诺上。毛泽东在不同的场
合表示“成昆铁路修不好睡不着觉”,筑路大军深切呼应,喊出“早日修通成昆
路,让毛主席睡个囫囵觉”的口号。
要认真总结经验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1/20060501160218_1523372784_NUaHb.jpg
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1/20060501104350_2046103140_nTlOw.jpg
回单位参加“斗批改”的数万干部职工星夜奔赴,数天内从全国各地火速返回工
地,蔚为壮观的大会战再掀高潮。建设者们克服了千难万险,工程狂飙突进。经
过10个月的突击抢建,成昆线南北段终于如期在四川省西昌礼州实现了铺轨对接
。7月22日全线试通车,1971年1月1日即正式交付运营。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1/20060501164347_1490095447_rJyrF.jpg
彩车开出来了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1/20060501164458_837837362_ovGNq.jpg
欢庆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1/20060501164339_1216802584_vORvl.jpg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1/20060501164340_891641318_buMto.jpg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1/20060501164457_1774559607_KFNwg.jpg
彩车上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1/20060501164500_1488681805_ZXnjV.jpg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1/20060501164456_1277033963_PqkIa.jpg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1/20060501164345_399758107_jHQob.jpg
成昆铁路工程概况
磅峨眉山麓逆大渡河畔而上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8/20060508220920_1627461514_uFpmo.jpg
注:河流为大渡河,红线为Google Earth卫星地图标注的成昆铁路示意线,尽头为成都南站。在这里成昆铁路结束了成都平原的平川路段,在险山恶水之中滂沱至昆明。最左的标记为峨眉山,左、右的楼房标志分别为峨眉市和乐山市,中间的小房子为沙湾站,郭沫若的家。
成昆铁路全长1090.9千米,北起四川成都,从海拔300米左右的川西平原,傍峨眉
山麓南下,逆汹涌的大渡河转牛日河而上,攀越崎岖连绵的大小凉山,通过海拔
2300米左右的岷江与雅砻江的分水岭,经过西昌,沿奔流湍急的孙水河、安宁河
、雅砻江,下至海拔1000米左右的金沙江河谷,连接攀枝花矿区;再溯龙川江上
爬到海拔1900米左右的滇中高原,然后顺旧庄河下行,穿越滇池地区的丘陵和淤
泥地带止于云南昆明。纵向贯穿了被高山峡谷大江大河封闭着的四川西南部和滇
北地区。
大渡河大峡谷位于汉源县乌斯河镇、皇木镇境内。西起汉源
县乌斯河镇,东至永利彝族乡白熊峡。峡谷东西宽17公里,南北长26公里,谷宽
不足200米,谷深2000余米,峡谷两岸奇峰高耸入云,河川纵横交错,切割极深,
形成众多的峡谷群,最窄处仅20余米,最深处有2675米,2001年12月经国家地质
遗迹(地质公园)评审委员会评审,正式批准列为国家级地质公园,定名为“四
川大渡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为世界第一大峡谷;大峡谷全长26公里,最大谷深
2690米,最窄处仅宽70米,成昆铁路穿峡谷而过,举世闻名。
根据Google Earth得到的大渡河大峡谷皇木站附近三维图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8/20060508224955_1049977360_dFZer.jpg
大渡河大峡谷,关村坝车站拍照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8/20060508224957_1185995457_gnfLd.jpg
成昆铁路沿线不仅地形复杂,地势险峻,由于历次构造运动的影响,地质情况极
其复杂,存在着山坡崩坍、落石、滑坡、泥石流等各种不良物理地质现象,至今
仍使穿越成昆铁路的人们心惊胆战。
位于大渡河大峡谷中的黑区沟上高达
数百米的高边坡防治工程高耸入云端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9/20060509094544_1016284969_VXyLg.jpg
“天下第一柱”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9/20060509095829_1361767094_rDeKP.jpg
附近还有一个同类工程“世上无双壁”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9/20060509094551_1422978532_BEKLZ.jpg
用多层钢网防护落石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9/20060509094542_883868858_spGoc.jpg
温泉隧道出口的山体铆固工程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9/20060509094702_1396348954_atGmI.jpg
铁路上千座泥石流导槽横空而过,图为金水河车站上的导槽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9/20060509094548_899571572_BEkwz.jpg
成昆铁路上最大的勒古洛夺泥石流导槽(仅此工程若按2005的工程造价约可拉动
数亿元的GDP)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9/20060509094654_1425214928_MpEAJ.jpg
白熊沟桥,桥下是铺底护基,桥上是防护钢网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9/20060509100756_1226430937_qqRUj.jpg
有些地段是含盐、含硝、含石膏地层。在成都和昆明附近,以及安宁河、金沙江
、龙川江等河谷内,还分布着"成都粘土"、 "昔格达层"、"龙街粉砂"、"元谋组
"等特殊性质的地层。五花八门的地质现象,使其有"地质博物馆"之称。
沿线地下水发育,有的断层隙水的涌水量每昼夜达2万吨。还有膨胀性的含盐
、含石膏地层中的地下水,并具有高浓度的硫酸盐侵蚀性。
沙马拉达隧道,修建时仅成都端的每日涌水就达1万2千吨有“水帘洞”之称
沙马拉达隧道,修建时仅成都端的每日涌水就达1万2千吨有“水帘洞”之称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9/20060509110302_2011263081_GEBmq.jpg
地下万米排水隧洞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9/20060509094701_2043800564_mxOph.jpg
在雪区隧道里建桥跨越地下河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9/20060509094729_1080354021_qQcKh.jpg
沿线气候差异显著,变化多端。不同区段和同一段的不同高度;常常呈现令
人惊异的各种气候。当地民谣中有"金沙江的太阳,泸沽湖的风,普雄下雨就过冬
"和"山高一丈,大不一样"的说法,多变的气候和明显的日温差,使岩石剧烈风化
,即使是坚硬的花岗岩,风化厚度也达10-30米。在此气候条件下,岩石在开挖暴
露过程中就将迅速风化剥落,给工程建设带来难以想象的巨大困难。
攀枝花所处的金沙江谷地因特殊的地理地形最高气温可达50多度,俗称“火沟”
,昼夜温差达50多度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9/20060509094656_1145610967_MhbCB.jpg
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下修建现代化铁路,必然桥隧密集,工程艰巨。
为了沿水行路,除2次(?)跨越大渡河,一次跨越金沙江外,13次跨越牛日河,
8次跨安宁河,47次跨越龙川江,16次跨旧庄河。全线建有桥梁991座,总延长106.1千
米,其中200米以上的大桥113座;1000米以上的特大桥2座。
桥隧密集相连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9/20060509135413_644274036_GwzJL.jpg
今朝流下幸福汗留得长龙舞万年
革命红心英雄胆劈山斩水敢胜天
下联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9/20060509135417_961301572_uOkdp.jpg
一线天大石拱桥,拱跨54米,雄居世界之首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9/20060509135418_982142308_XsgWN.jpg
绵川江石拱桥孔跨48米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9/20060509135426_1438658531_KYxsZ.jpg
注:下面的桥为北京--昆明108国道桥,由于成昆铁路的线路设计、地质资料的探
明以及施工经验的取得,和建材运输的方便;使得很多的公路、高速公路、地方
公路乐意和成昆铁路结伴而行,有的甚至直接沿用铁路施工时用于运输的临时公
路地基。
三堆子金沙江大桥,单跨192米,为中国之最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9/20060509144004_1894669941_jLEbH.jpg
大渡河桥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9/20060509144008_1420721297_VkuDz.jpg
夕阳下的大渡河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9/20060509144005_957533234_enFOF.jpg
雄伟壮观的大田菁特大桥长1207米(?)为成昆线第2长桥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9/20060509144010_1371301255_Amzfn.jpg
887米的铁马大桥,使用柔性桥墩,其中17号墩高50.4米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9/20060509144014_1337783429_hNjBw.jpg
新型托盘式轨下路基--乃托栈桥,成为“壁挂式铁路”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9/20060509144043_826441480_IeFCu.jpg
板凳桥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9/20060509144041_259651453_fYwbP.jpg
上普雄大桥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9/20060509144052_10824382_NGzYm.jpg
密马龙5号大桥,其桥墩高近70米,是全线最高的大桥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9/20060509151825_1416666914_lItkr.jpg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9/20060509151825_1416666914_lItkr.jpg
为了通过山体障碍,开凿隧道427座,总延长344.7千米,其中3千米以上的长大隧
道9座 。在成昆铁路的工程中,最艰巨的任务是在地质复杂的崇山峻岭中开凿出
近345千米的隧道。由于地质构造运动的作用,岩层结构面变化无常。在施工中,
有的地段遇到破碎松散的覆盖层,造成大量坍方;有的隧道内发生岩爆,烟状粉
末和碎石四处弹射,危及人身安全;有的地方突然出现大量涌水并夹有泥沙,影
响施工,有的洞内出现高温、有害气体或瓦斯爆炸,对施工人员威胁很大;有的
隧道通过软岩、溶洞、暗河、基础悬空等病害,给施工带来严峻的考验。
关村坝隧道为成昆线第2长隧道原长6107米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9/20060509163729_1552893890_cCbWv.jpg
隧道口的对联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9/20060509163734_1171877923_alEXv.jpg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9/20060509163735_593701007_AZDmV.jpg
1973年加筑棚洞,隧道延长为6187米
棚洞内侧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9/20060509163738_1758551004_vTkpO.jpg
棚洞外侧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9/20060509163741_1999225172_zWzvV.jpg
沙马拉达隧道,为当时我国最长的隧道,长6383米
洞口
横幅:东方红
正联: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副联:
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
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9/20060509163858_1126677509_WGdRn.jpg
沙马拉达隧道中部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9/20060509163902_126266282_mJifV.jpg
乃托展线附近的白果一号隧道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9/20060509170857_1719892859_TqTZw.jpg
神秘莫测的隧道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9/20060509163904_515400271_XFioS.jpg
铁路桥隧总长度451公里,占到整条线路长度的41.6%。
由于地形限制,沿线122个车站有42个不得不全部或部分建造在桥梁上和隧道里。
从金口河到埃岱段58千米的线路就有隧道44千米,几乎成了地下铁道;出了隧道
就是上千米的深涧,桥梁架在60多米高的桥墩上,成为空中列车。(60多米,想
象一下20层楼顶跑火车的感觉)
金口河一带地势险峻,没有安排车站的地方,就使用了上千吨的炸药,炸出了一
条空间,建筑了我国的第一座桥梁车站,为克服列车制动的巨大冲力和曲线离心
力使用柔性桥墩。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1/20060501141237_151569890_xSQax.jpg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9/20060509171943_2020219281_OhsOQ.jpg
苏雄站三线大桥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9/20060509171946_17189375_kyuWF.jpg
关村坝隧道车站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9/20060509171950_405287811_sBhGR.jpg
长河坝隧道车站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9/20060509171951_525157679_kUyuN.jpg
为了克服地势高差,全线设计了7处螺旋形、圆形、灯泡形盘山展线。牛日河上的
尼波和洪峰两站之间直线距离只有7千米,但高差达142米,自然坡度20‰以上,
不得不将线路以16‰的最大限制坡度在山间三叠交叉,跨大中桥6座,隧道11座,
线路延长了一倍。在地势险峻的龙川江峡谷,由于隧道在大山里迂回重叠,进口
和出口竟出现在同一个方向,不过高度已差了几十米。
这是成昆铁路的7处展线设计图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9/20060509180914_1446214686_eJosA.jpg
北段的四处展线,我们可以清楚地从地图上看到,铁路被拧成了四个麻花,这样
能够在普通地图上表现细节的铁路,全世界恐无第二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9/20060509180918_902121152_LWsvZ.jpg
乃托展线,铁路以不同的高度三次经过白石岩车站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9/20060509180922_2099559038_QzUty.jpg
换一个视角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9/20060509180920_74404638_QIQdY.jpg
乐武展线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9/20060509181050_353500610_XJXMx.jpg
乐武展线示意图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9/20060509181049_337012982_LfxxE.jpg
韩都路--两河口展线
这里同一铁路在同一个村子设了直线距离只有几百米的两个车站,上边的是铁口
站,下面的是新凉站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9/20060509181052_1878523264_zyWvb.jpg
韩都路--两河口展线示意图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9/20060509181051_1896661343_jdHxz.jpg
南段:
六渡河“之”型展线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9/20060509183742_76248_PizVM.jpg
巴各勒展线示意图: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9/20060509183744_1964421104_FGQAE.jpg
法拉展线-螺旋形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9/20060509183744_1947327146_XRBNQ.jpg
刘沟支线展线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9/20060509180926_578362601_hFlVy.jpg
成昆铁路工程包括路基和护坡土石方开挖总量超过1亿立方米。
成昆铁路总投资30.75亿元,平均每千米造价282万元,是当时普通平原铁路平均
每千米造价的4倍以上,简单的量化折算,成昆铁路的建造难度是普通铁路的4倍
以上,修筑一千千米的成昆铁路相当于修筑四千千米的普通铁路。(按“吃穿用
”经济折算,考虑到1964年粮食基本够吃;30.75亿元相当于每人每年0.5公斤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成昆铁路是伟大的。几何时,一些外国人得知中国人要在青藏高原边沿破碎的板
块冲突带上修建成昆铁路,毫不掩饰地嘲笑道:“中国人疯了”。有的权威甚至
断言:“即使建成,狂暴的大自然也必使它变成一堆废铁。”然而,中华民族就
这样在这里创造了一部神话。
在咄咄逼人的大自然前面,铁路显得十分细弱(牛日河5号桥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15/20060515134352_1985646525_MWKcf.jpg
成昆铁路是壮烈的,毛泽东时代的英雄群体为此付出了无以伦比的巨大牺牲。在
大相岭隧道、莲地隧道、黑井遂道,在壁立万刃的黑区沟岩壁,60米高的桥墩铺
架中...
建设者的墓地草苔青青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15/20060515140844_668980859.jpg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15/20060515140845_1331744571_XLkhU.jpg
关于成昆铁路的牺牲人数,迄今未见权威详尽的统计数字公布,各种资料说法不
一,从1000多人到3000多人不等。一般的说法,铁道兵牺牲达1000多人,根据《
人民铁道》的介绍,铁道部第二工程局的一个单位因工牺牲的即达600多人,另一
个单位在两次洪水、泥石流中就有130人殉职。总之,为修建成昆铁路,平均每一
千米铁轨就有两三名建设者为之牺牲,这一常见的说法并不为过。
现在走成昆线,一路上几乎每个火车站都可以看到一个烈士陵园或墓地,在默默
守望着来往的列车。这些坟茔为成昆线蒙染上一场浓烈的悲壮气氛。
乃托展线,左上边缘有一个白柱子---白石岩烈士纪念碑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15/20060515142224_2102946273_FJiUW.jpg
白石岩烈士陵园---铁道部第二工程局二处烈士墓地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15/20060515142227_26361611_XPjNH.jpg
普雄烈士陵园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15/20060515142228_1604225185_QrqKn.jpg
铁西烈士陵园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15/20060515142232_449478497_hGzGr.jpg
据元谋县政府网站介绍,元谋境内较大的烈士陵园就有3座,节录如下:
中坝烈士陵园:1967年建,占地3.5亩,位于羊街乡中坝村后山坡上。安葬修筑
成昆铁路元谋段牺牲的铁道兵8709部队烈士36名。陵园翠柏环绕,鸟语花香,背
依鸡冠山,面临龙川河,俯视逶迤铁路。
能禹烈士陵园:位于元煤火车站东700米的横山梁子。建于1969年,占地面积8亩
,安葬修筑成昆铁路元谋段牺牲的铁道兵8708部队烈士69名。
黄瓜园烈士陵园:位于黄瓜园火车站东北,1969年建,占地4.8亩。安葬修筑成
昆铁路元谋段牺牲的7591部队和6388、8772部队以及164野战医院烈士103名。陵
园桉树挺拔,迎风傲立,前有成昆铁路工程假山模型。形象地表现了修筑者为修
铁路而付出的无限艰辛。
更有大量关于牺牲的口述史料在成昆沿线的民间、建设队伍中以及网络上流传:
“今天你若坐火车走成昆线,沿途都可以看见在青山中隐隐约
约的烈士墓,墓碑长满青苔,那个年代修的烈士墓碑上总有一个水泥铸的红五星,不
过现在已经褪色了.里面就葬着为这条战略铁路献身的解放军铁道兵战士,老知青
,还有民工同志们
“我老爸才是当年建成昆铁路的铁道老兵 哦,听他讲,那时一边打隧道往前修铁
路,一路在路的两边埋葬牺牲的战友...
“我父亲当年是铁道兵,曾经修建过一段成昆线,后来被调到越南去修被美国佬
炸断的桥去了。后来他转业到了昆明站,...我父亲调走后,他有十几个战友在一
次挖隧道时遇到塌方全部活埋了?
“数不清我究竟走过多少次。只记得进洞,出洞,过桥、进洞、出洞、过桥...
我爷爷坐过成昆线上第一趟车,他们作为四川政府人员从成都出发,经过一天一
夜和从昆明出发拉着云南方人员的另一辆车碰头,然后宣布正式完工。他回忆这
个经历,也只是说:出了洞就过桥,过了桥又进洞。
有个工程兵的头头跟他说:这里每个洞都留下了几个站岗的。(意思就是每个洞
都有几个人挂在了里面)
还有个故事:有个人是检查铁道的,他说每天晚上在某个隧道里都能听到有人集
合的声音,而且还有报数的声音。修那个隧道的时候曾经发生过一起严重的意外
,有整整一个排的工程兵牺牲到了里面。...
在众多的口述史料中李之里的《高原铁路杂记》记录的内容最为真切、震撼。
“一名彝族向导手一滑就掉进万丈深谷。在大渡河畔,炊事
员到河边去抓被水冲走的木杓,眨眼就被卷进汹涌的波涛。踏勘了普雄瓦基木梁
子后,晚上又下起大雪,他们找到一石屋,进了旁边一个羊圈,每人抱着一只羊
取暖,羊叫起来,主人开了枪,经彝族向导说明后,主人马上请他们进屋杀乳猪
喝酒。一天,他们上山勘测,只留下一人守着钻井机和帐篷里的大量器材,等他
们回来时,只见那名留守队员倒在钻井机旁,脑袋被砍落在一边地上,帐篷里的
两枝枪也不翼而飞。
“在大相岭,有个隧道塌方埋了一个人,叫徐某某,被大石头压着,人们手指头
都抠出了血也救不出他。他问大伙我们修成昆铁路毛主席知道吗?大伙说毛主席不
仅知道,还说修不通我睡不着觉。徐某某就抓起一块石头砸脑袋,把自己给砸死
了。
“在浮漂隧道,大塌方压死了六个人。在黑井隧道口,大塌方砸死了四个人。有
个营长叫王某,得胃癌死在了工地上。有个叫邵某某的人,在隧道中救火被烧死
。一位姓陈的工程师在隧道中排哑炮被炸成了一百多块,爆破标兵王某某在深孔
松动爆破新技术实验中被炸没了,却留下大肚子老婆守在工棚里。一座四千多米
的隧道发生大塌方,一下砸进去半个排。在盐井沟,深夜暴雨,一次泥石流冲死
了上百人。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15/20060515144525_1615762814_QOMCt.jpg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15/20060515144527_2080269029_CrANX.jpg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15/20060515144529_1042372713_dhuPD.jpg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15/20060515144530_794413752_lCcru.jpg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15/20060515144528_1835435598_khIwU.jpg
除了牺牲,还有更多的建设者或者工伤残废,或者积劳成疾,在以后的年月里病
故。
“中学的数学老师就是当年参加过修成昆铁路的知青,他说那时冬天,他们每人喝
一大口酒就进隧道,站在齐腰深的冷水里打炮眼,半小时一轮班.后来他就落下了下
肢风湿的毛病.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1/20060501133909_57683531_otKNQ.jpg
“他说不久前,他带着父亲那块石肺找到铁路分局长,局长大人当即就表态同意
接收他,还表示欢迎保存着另一块石肺的革命后代去铁路工作。
单就一条铁路来说,这样的牺牲确显巨大,但这不是一条普通的铁路,而是一场
和帝国主义比时间抢速度的特殊战争。
牺牲者是骄傲的;他们不再是为北美“太平洋铁路”“捐躯”的近万人,不再是
被日本矿山奴役而残杀的数百万人.....他们是为了自己的民族独立、祖国富强而
壮烈献身的伟大英雄!
建设者的宝贵生命和血汗都已化作钢铁大动脉那声声风笛,攀枝花那冲天炉火;
更化作《义勇军进行曲》那不朽的音符和激昂的旋律向世界宣告民族的伟大崛起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15/20060515153340_2068739659_rCSqx.jpg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15/20060515152214_516005838_cmyyM.jpg
在本文结束前,我们再来回顾《高原铁路杂记》里的这段记述:
“在大相岭,有个隧道塌方埋了一个人,叫徐某某
,被大石头压着,人 们手指头都抠出了血也救不出他。他问大伙我们修成昆铁路毛主席知道吗?大伙说毛主席不仅知道,还说修不通我睡不着觉。徐某某就抓起一块石头砸脑袋,把自己给砸死了。”
这个传说,应该千古不朽,万世流芳;族人当口耳相传直到永远。这个传说见证了一个时代:一个劳动人民当家做主,勇于牺牲自我的时代;一个人民与领袖同呼吸、共命运的时代。
梦牵情绕铁道兵
原铁五师宣传科干事 段海燕
20年,整整20年,为了国家的需要,铁道兵这一特殊的英雄兵种已隐入历史的深
处。虽然,在人民军队的序列中再也没有了“逢山筑路 遇水架桥”自负盈亏的铁
道兵兵种,虽然,共和国三山五岳的交通大道上再也看不到“亥”的汽车奔驶;
但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永存!一代代战友用汗水、鲜血
、青春谱写的铁道兵的辉煌历史永存!共和国的版图上纵横交错的钢铁运输大动
脉无字镌刻着建设者的英名:铁道兵!
我为我曾是一名铁道兵战士而光荣自豪!他激励我奋进、他催促我求知,他鞭策
我为祖国奉献,他让我牢记共产党员的使命,他让我今生不忘“我是铁道兵”!
……
这是特殊的兵种——曾有过非常悲壮的军旅生涯
这是激情燃烧的年代——历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和艰难困苦的磨练 ...华岳论坛 - "http://huayue.org"
这是刻骨铭心的记忆——为共和国建设献出了宝贵青春乃至生命
这是值得永远弘扬的奉献精神——对逝去的时光倍感自豪和留恋 ...华岳论坛 - "http://huazhen.net"
朋友,您到过祖国的大西南吗?乘坐过成(都)——昆(明)线的火车吗?透过
飞驰的列车的车窗,沿着蜿蜒的铁道线您看到了什么?
您可看到,在苍松翠柏之中,在荒山秃岭之颠,在浪花飞溅的金沙江畔,沿着铁
道线矗立着的一座座烈士陵园,安卧在那里的是我年青的铁道兵战友的亡灵。成
都—一西昌—一攀枝花,千里成昆一线?
沿途崇山峻岭,沿途层峦迭障,沿途郁郁葱葱,沿途风光旖旎。蜿蜒的路基向前
延伸,无尽的情丝萦绕着我:回攀枝花!回攀枝花!
离别35年,多少回梦里回攀枝花啊,多少回梦游金沙江;多少回又着绿军装,多
少回战友相聚在芭蕉林。35年前,我从这里走上人生旅途,成为修建成昆铁路的
中国解放军铁道兵第五师特务连的一名新兵。
那时的攀枝花是祖国三线建设的大后方。抬头望高山,低头见河滩,金沙江象一
条银色的彩练镶嵌在群山环抱中。“奋战备荒为人民”、“先生产后生活”、“
争时间抢速度”,既是共和国领袖的指示也是建设者们的自觉行动。望着绵亘的
群山,连里的老兵告诉我:周恩来总理当年在为攀枝花钢铁厂选址时,曾指着这
绵延起伏的群山气吞山河地说:弄一弄就平了嘛!
于是,数万铁道兵官兵穿着工装戴着安全帽扛着风枪浩浩荡荡地进山了。逢山筑
路遇水架桥,风餐露宿沐雨栉风;于是,沿着金沙江,沿着宝鼎山,筑路大军开
始了朱家堡堡定向大爆破;悬岩峭壁上就凿出了弄弄坪;水流湍急的金沙江上建
起了密地大桥;在地质复杂的攀西修通了成昆铁路修通了金江支线…。
“劈高山架桥梁,锦绣河山铺上了铁路网;今天汗水洒下地,明天鲜花齐开放,
同志们呀,迈开大步朝前走呀,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兵歌萦回,往事历历:
老乡的甘蔗地里,有我们助民劳动的身影;高高的山岗上,我们攀崖爬壁去割安
宁香茅草,提炼治疗烧伤的新药;干燥的多风季节常使老乡的茅草屋失火,急促
的紧急集合号催我们下山救火。那时,我们的军装都打着补丁,那是训练和施工
磨的;那时,我们脸盆全是扁的,那是救火摔的;那时,我们的身上常常是青一
块紫一块,那是特务连女兵擒拿格斗的纪念,是爬电杆架线的馈赠。每逢春节、
“八一”,驻地的老乡就会挑上一担担罗汉甘蔗一串串芭蕉和用红糖做成的鸡、
鸭、猪给连队送来,咬一口透心甜;战鼓文工团送来了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一曲“战士的责任重”唱得女兵们热泪盈眶…….;“解放军进山修铁路,和咱
彝家同甘苦,你们为边疆修筑幸福路,金江边洒下了多少热汗珠”,军民鱼水情
,其乐也融融。
在铁五师司令部驻地的山上有一座烈士陵园。守园的老红军说,部队过金沙江时
他负伤掉队了,解放后便做了守园人,他要伴随战友到永远。
满山的攀枝花开了,火红火红,点缀着南国风光。在这平均每2.5公里牺牲一个战
士生命的钢铁运输线上,铁五师的万余名官兵用血汗在攀枝花的崇山峻岭中为祖
国母亲开凿出了一条钢铁通道:丙谷隧道大塌方,正在施工的整整一个排的官兵
无一幸免;九道拐隧道、新庄隧道,那里长眠着我的战友我的亲人。在被列为“
攀枝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烈士陵园里,我肃立墓前怀念英灵。 ...华岳论坛 - "http://washeng.net"
30多年前,为了祖国大西南的三线建设,为了毛泽东主席“成昆线要快修”的命
令,年青的铁道兵战士用自己的生命去殉祖国的事业,牺牲在铁路施工的前线。
烈士陵园的墓碑上分别写着:“为修建成昆铁路牺牲,时年十八岁”、“时年十
九岁”……
1970年4月的一天,正在“五七干校”接受“教育”的母亲被军代表通知让立即回
成都我姥爷家中,一种不详之兆笼罩着全家。几天后,妈妈带着疲惫和悲伤从成
都回到了金堂,她拉着我,话没出口已泪流成行:“你小舅舅牺牲在成昆铁路施
工工地上。”怎么会这样呢?这不可能!小舅舅前几天还给我写信说,修完成昆
铁路还要修渡口(现攀枝花市)支线,还要去北京修地铁,还要去坦桑尼亚修坦
赞铁路;还要等休假回成都,看我姥爷姥姥看我爸爸妈妈……
那一夜之间,我仿佛长大了许多许多,那一夜之间,爸爸妈妈谈了好久好久。第
二天清晨,妈妈告诉我:姥爷说,咱家第三代当兵的人就是你了。于是,懵懵懂
懂的我,不满16岁的我,告别父母悄然离家,坐汽车转火车来到了驻守在金沙江
边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五师特务连当了一名新兵。
25团的郭希增团长带我去祭扫烈士陵园。我在烈士墓前肃立默哀,仔细地阅读着
:“孙剑明烈士 四川成都市人 男 汉族 1949年6月出生 1968年入伍 1970年4月
17日在渡口建设中因公牺牲 时年20岁 中国人民解放军8727部队”。
我眼前是一排排整整齐齐的墓碑,墓碑后是一张张年轻的面孔,本该是鲜活的生
命,本该是朝气蓬勃…….郭团长带着我沿着新铺轨的铁路参观,给我讲“要奋斗
就会有牺牲”的道理,给我讲朝鲜战场上老铁道兵的故事:战争是残酷的,当美
国鬼子的飞机第一次向铁道兵的抢修现场投掷定时炸弹时,谁也不知道那黑古隆
冬,颗颗硕大的东西是什么玩艺,说是炸弹,又没有爆炸,说是臭弹,又在卡卡
地响,听得让人心里直发怵,偏有一位指导员面对这个怪物,什么也没讲,一屁
股坐在定时炸弹上镇定自若地一挥手:“没关系,响不了,赶紧抢修吧!”这就
是铁道兵战士献身精神传给后人的崇高美的绝妙之所在。
和平年代,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仍然需要牺牲和奉献精神。修建成昆线时曾发生
了这样悲壮的一幕:部队在一座高山上宿营,白天,一场暴雨冲走了战士的被子
,夜间,又下了一场大雪。第二天早晨一看,宿营地不见了,全埋在雪地里。战
士蜷曲的身子象一座座雪丘,军号一吹,雪丘里站起了一个个雪人,然而,有两
座雪丘却静卧在雪原中,永远永远没有站起来……
战友们为祖国献身,亲人为祖国牺牲,共和国的史册上镌刻着他们的功绩;铁道
兵的军旗上有他们血染的风彩。多少年后,一位老兵告诉我:剑明本可以不牺牲
的,当时,组织上准备调他去机关任参谋,征求意见时,他却说:我是红军的后
代应在艰苦的施工第一线多锻炼做贡献。于是,为了排除“哑炮”,为了毛泽东
主席“与帝修反争时间抢速度”的命令,他倒在了成昆线渡口支线的九道拐隧道
,倒在了塌方砸下的巨石中,牺牲在成昆铁路1970年7月1日通车之前,与他同行
的还有一位65年入伍的四川泸州籍老兵。
这就是我的战友,这就是我的亲人。在开发祖国大西南的三线建设中,在修建成
昆铁路中,他们以血肉之躯筑起民族的脊梁。成昆铁路沿线山高谷深川大流急,
线路迂回重叠,桥隧相连,平均每1.7公里有一座桥梁(注:作者推算有误,实为
每1.1公里就有一座桥),每2.5公里有一座隧道,每2.5公里就有一名战士牺牲。
当年国务院大西南三线建设总指挥彭德怀元帅在视察成昆铁路工地时,深深地为
铁道兵战士的奉献和牺牲精神所动容。在向烈士墓地献花时,这位信奉“慈不掌
兵”的老帅潸然泪下,他动情地说:“一定要把墓碑立在沿线最显眼的地方。”
沿着蜿蜒的成昆铁路,我寻觅着当年战斗过的足迹,在烈士鲜血染红的地方,我
欣喜地看到:攀枝花钢铁基地建起来了;二滩电站蓄水发电了;一个个兵工生产
基地建成了;一座座高新科技开发城在建了;当年的油毛毡房、简易铁皮房早已
变成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当年光秃秃的荒山早已滴翠点青瓜果满枝头;当年的盘
山小道早已是大道平坦车水马龙;当年荒凉的彝家村寨早已人声鼎沸马达轰鸣铁
水奔流钢花飞溅。唯有铁路桥的桥墩上还依稀可见当年铁道兵书写的豪言:一万
年太久,只争朝夕。
光阴荏苒,弹指一挥间。
成昆拾零
成昆铁路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19/20060519053446_564591620_hlyzy.jpg
模范妹子坐上了成昆通车的第一列彩车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1/20060501164456_1277033963_PqkIa.jpg
铁路经过彝家村落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19/20060519165708_1058458196_DoGQX.jpg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09/20060509144050_867492454_YdCnX.jpg
候车的妹子们
今日成昆线上的彝州小站
http://photo7.yupoo.com/20060519/20060519165712_1521662722_oqEEn.jpg
成昆线,真的是英雄史诗!为先烈们致敬! 当时大量的水泥主要是那个厂的? 成昆,永远的经典 至少有两处错误......... 壮美伟大的成昆,绝对要顶!:loveliness: 现在只希望成昆南段能尽早恢复通车 永远的成昆,永远的丰碑!!! 再一次被震撼。向筑路人致敬!! 看过!!!!!!!!!!!!!!!1 让人禁不住流下热泪! 伟大的成昆铁路,光荣的铁道兵!
顶
1,向参与成昆铁路建设的铁道兵致敬!2,真佩服铁道兵那股热火朝天的干劲儿;而现在很多人工作时却懒懒散散!! 这个帖子一定要顶! 经典、感人、勇气与坚韧……
只想得起这些词。
向无数的建设者致敬! 可以看出楼主是一个残余的毛左三种人,竟替大跃进和文革评功摆好。
是的,修建成昆线的士兵值得纪念,就像修建大运河的夫役值得纪念一样,但他们的英勇牺牲并不能否定统治者的昏庸无能、祸国殃民,并不能否定大跃进、内迁三线的劳民伤财、毫无作用。
楼主竟然说农民炼钢铁不需国家出钱,实在是无知,1959年一年国家为大炼钢铁付出的财政补贴就比军费支出还要高,这些钱可以去国际市场进口多得多的钢铁,全被9000万农民炼出一炉炉铁渣垃圾浪费了。
修条成昆线,文革渣滓也要吹,须知法国人一百年前就在崇山峻岭间修了滇越线,也没吹成那样,可见文革渣子的贫乏。
[ 本帖最后由 hndm02 于 2009-7-27 10:12 编辑 ] 好贴是一定肯定必须顶的 向老一辈致敬!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