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塌方,考验铁路应急处置能力
16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泥土流冲瘫了京广铁路,数百辆列车一度被逼停,数万旅客行程受此影响。抢先救援、疏散旅客、后勤保障、全力退票……一道道难题正在考验着铁路部门。 当下正值暑运客流高峰期,在这样一个既特殊又关键的时期,如何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此次泥土流灾害对铁路运输的冲击和影响。毋庸置疑,尽早抢通线路则是摆在铁路部门面前的首道难题。我们看到,在这场抢险“保卫战”中,铁路部门积极作为,主动出击。灾情第一时间内,铁路与地方政府强强联合,紧急调集各方力量,一边制定着周密的抢险应急预案,一边紧急启动了“春运”模式。就这样,一场抢险战役在塌方现场、车站、停运列车上同时打响。 在整个抢险过程中,铁路部门与地方联动,全国铁路“一盘棋”,是此次化解危机的制胜法宝。行动迅速,秩序井然是此次抢险中的一大亮点。在泥土流灾害发生后,铁路部门先后派出一万余名职工前往现场抢险,广州5000警员不到半小时就已到位,参与车站秩序维护;公交地铁长途客车齐上阵,延时延点运输滞留旅客;物价部门紧急出动精干力量维护车站周边物价稳定,保障旅客消费权益;车站3万余件雨衣及时到位,免费为旅客发放配送……进一步显现出在突发事件面前,社会应急整体能力水平的上升。 在此次抢修线路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铁路职工昼夜奋战,与灾害抗争的英勇背影,也看到了在停运列车上列车员助人为乐的温情一幕。灾害来临,他们临危不惧,不顾个人安危,身赴一线,为抢通线路赶时间,赛速度,体现出了新一代铁路人的责任和担当。 通常,为了保障旅客安全,铁路在遇到地震、泥土流、暴雨后均会采取列车停运或是降低运行速度的方式来保障安全,铁路部门会根据灾害对铁路运输的影响程度来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逐渐地,铁路对突发事件应急响应能力也成为了衡量其发展水平的一杆“标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