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种说法:土楼是从围屋发展过来的。				
			
		围屋是客家人从中原带过来的建筑方式,后来因为风水因素,闽西客家人和粤东客家人吸取了闽南人的建筑精髓,修建了圆形土楼,因为圆形,可以把灾难,晦气避之于无形。				
			
		但是根据资料显示,梅州,河源等地的围龙屋一般为半椭圆形,而赣南围屋,基本为方形,这又给了俺探寻梅州客家人的理由,明后年,俺将再次踏上客家领地,目的地应该是梅州,龙川等地。				
			
		赣州下辖18县,以前围屋纵横,可惜在第一次国共内战期间,土共和国军的长期战乱,围屋成了天然碉堡,自然成为军事重地,在战火的摧毁下,淡然无存。
				
			
		由于龙南靠近广东,当初属于粤军李济棠防区,使得龙南围屋逃过一劫,延续了600年的客家文化。				
			
		打糍粑的石臼
				
			
		每一座围屋都有两口古井,一口在围屋外,平时用;一口在围屋里头,战乱时期用。				
			
		。。。。。。				
			
		围屋最后留守的人
				
			
		围屋外那些已经消失的围屋				
			
		从外墙看,围屋很像碉堡。				
			
		去西昌围看看。				
			
		著名的西昌围屋				
			
		关西围屋一般称作新围,西昌围屋一般称为老围。				
			
		如果说关西围屋是高大,宏伟,那么西昌围屋就迷你多了。				
			
		老围是徐老四的祖父及父亲兴建及居住之处				
			
		围屋一般都是长子继承,所以其余的子嗣发达后就会另建围屋。				
			
		关西围屋卖门票,保持的比较好,西昌围就显得破败不少。				
			
		西昌围以其精湛的绘画、雕刻艺术而见长。在西昌围的徐氏宗祠大厅内,无数生动的彩画布满了围内的各个部位,可惜都破坏的不成样子。				
			
		客家人对天井的喜好,一如徽州人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