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福厦高铁 于 2013-10-9 22:31 编辑
目前保留了棂星门、泮池、拱桥、戳门、东庑西庑和大成殿等主要建筑,
。。。。。。
汀州三角豆腐
芋头水饺,口感相当Q。
豆腐鱼干。。。
店头街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称长汀人口最稠密的南门街和五通街之间,全长近千米。店头街街面宽四米左右,由两列整齐相对的木构建筑组成。每户门面不宽,但都有一定的深度,基本结构是前店后宅,下店上宅,前店面后作坊,故称“店头街”。
经过历时半年的整治。如今全长453米的路面全部铺设青石板,进行了排水排污系统改造,电力、电信等线路“下地”,沿街立面整治,沿街建筑恢复了明清古街的翘角、瓦当、呼依、搏风等建筑风貌。古街上重建了祖师亭,修复了七星桥。
风格上不可避免向凤凰之类的古城靠拢。
这个地方迟早是文艺青年们的领地
街很老,但街面不宽,大约只有三四米的样子,一律的青石板路面。沿街大部分为青瓦盖顶的木质两层楼,每户门面不宽。
这条古街上遍布着豆腐店、打铁铺、剃头店、雕刻店、裁缝店、画像店等。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在龙岩八大干中,长汀的豆腐干被列入其一。
。。。。。。
老街还保存了一大批建于明清时期的府第式古建筑。
汀州古城墙始建于779年(唐大历十四年)。当时的汀州刺史陈剑将汀州州治从东坊口迁到今址,初建的城墙为土筑,防御设施简单,无子城、敌楼及护城河。859年(唐大中十三年)刺史刘峻始增筑子城和敌楼179间。
1066年(宋治平三年),汀州太守刘均第一次扩建州城,筑土城墙周长“二百五十四”步,城墙基宽10米,厚3.3米,高6米。开挖城壕引西溪东流,扩展城址范围:东临汀江,西至西门,南接三元阁,北连卧龙山。
1561年(明嘉靖四十年),汀州太守杨世芳与长汀知县王邈,筑土为县城,总长约2067米,城堞2180余个,列7门。汀州府形成两圈城墙,内圈为汀州府城墙,外圈为长汀县城墙,遂有城内城外之分。
。。。。。。
1631年(明崇祯四年),郡守笪继良遵旨“撤郡城增县城,合郡县为一”。此举先后历时6年,至1636年(明崇祯九年)10月告竣,完成了州县城墙合一的大局,并增修城墙225O米,共1200个城堞。
此时城墙以汀江为界,从东向南绕到西北,一直围到卧龙山脊。 清末以后,汀州古城墙年久失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