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没想通:国内尽头式车站这么少,为什么欧美那么多
一直没想通,纽约的大中央(Grand Central)这种也就算了,本来就没想通过整个市区芝加哥的联合车站,明明是个通过站,非要把候车区早在中间,把整个车站锯成两个尽头式车站
洛杉矶的联合车站,也是一样,明明可以沿着河造,非要正线弄成折角,于是就像向塘一样,所有通过的车全部进站,换向,折角继续前行
相反国内很少会有这样,基本所有能造尽头的都弄成了通过式
厦门站就是个例子,铁路末梢了,但还是通过式的
说明老外不会变通么{:4_74:}脑子太直 hypersky 发表于 2014-2-26 09:5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说明老外不会变通么脑子太直
老外不会脑筋急转弯!{:4_104:}
不明觉厉。 hypersky 发表于 2014-2-26 09:5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说明老外不会变通么脑子太直
额不会吧。。。。原因这么简单。。。
本帖最后由 Fdcylingses 于 2014-2-26 13:23 编辑
厦门站并不是真正的终点
下去还有一段线路到海边,现在是厦门铁路文化公园.
还有折返段 Fdcylingses 发表于 2014-2-26 13:2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厦门站并不是真正的终点
下去还有一段线路到海边,现在是厦门铁路文化公园.
还有折返段
这样。。。难道原来铁路直通码头?
傻得很 发表于 2014-2-26 13:5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很多因为不同线路属于不同的公司
恩有点道理。。。
XinsRail 发表于 2014-2-26 13:59
恩有点道理。。。
你看,日韩这些都比较接近天朝,而不是欧美 看来,还是整体规划更有效率啊。一旦分家,就会变这种局面。 人家的车基本很少需要机车掉头的,用起来跟动车一样不需要更换机车就能倒着开。尽头站就无所谓了。 傻得很 发表于 2014-2-26 20:5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再有效率也没有直通车站效率高,而且当年用蒸汽机尽头车站坏处更多。其实直通车站是美国开创的,20世纪以 ...
那都是历史遗留,如同北京站一样。只是人家很早都搞出了即使用机车,也一样不需要掉头,跟动车差不多,是否直通影响远没有我们国铁这种需要摘挂机车需要行走线那么麻烦。 欧洲很多客车尾端都有驾驶室,可以控制车头 QQme 发表于 2014-2-26 17:4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看,日韩这些都比较接近天朝,而不是欧美
恩确实是,日本倒都是通过式
傻得很 发表于 2014-2-26 22: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像中国这么大编组,机车后面推我是心慌慌。其实北京站当年就可以不设计成尽头车站,估计当时是受了苏联的 ...
是啊,哪怕编组不是很大,倒着推在山路上扭来扭曲也有问题,过一个弯推的力就变成顶着前面往外侧颠覆的力
傻得很 发表于 2014-2-26 22: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像中国这么大编组,机车后面推我是心慌慌。其实北京站当年就可以不设计成尽头车站,估计当时是受了苏联的 ...
国外的大编组车(大于13节到20节),也是跟中国一样,主要是机车在前面牵引。
采用推行的控制端,最大编组也就是11~13节。代表就是瑞士那些高速单双层,一台机车,另一端是客车控制车,最高速度都200了。有时候还会有机车放在中间,两边都是载客控制车的编组方式,现成了机车在中间又推又拉的方式。
另一种方式是,两组短编组的列车组合重联运行,就有点ICE2重联的意思,机辆模式最高代表railjet这样的就经常这么办,最高速度可到230。跟大秦2万吨组合列差不多意思,区别就是客车还可以反着开。
XinsRail 发表于 2014-2-27 01:0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是啊,哪怕编组不是很大,倒着推在山路上扭来扭曲也有问题,过一个弯推的力就变成顶着前面往外侧颠覆的力 ...
天朝的自动钩或者密接钩实际上比链子钩那种只提供拉力,推行的时候要靠圆饼缓冲器对着推还要好点,两个圆饼在小半径曲线,尤其是S型的时候,两者偏移较大,理论上还不一定有我们这种好呢。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