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厦高铁 发表于 2014-10-10 20:13:41

梅县侨乡村德馨堂被选中作电影中的“彭家小屋”,也就是电影彭彩金的家,无疑这里戏分是最重的,多达好几十场。。。

福厦高铁 发表于 2014-10-10 20:17:49

“德馨堂开基祖”:潘立斋是潘氏家族的第十四代祖,是村里第一个“下南洋”闯荡的——清光绪元年(1875年)21岁的潘立斋只身前往印尼,“游龙出海、山客过番”,发迹后成为印尼侨领,回乡修建“德馨堂”更是引发了潘姓子侄趋之若鹜,“丁满十六出洋”在村里几成风气,而发达后又无不回乡建屋——村里如今保存下来的这些大宅第多是华侨回乡修建,“侨乡村”也因此得名。。。

福厦高铁 发表于 2014-10-10 20:20:04

德馨堂最独特的就是双围龙。。。

福厦高铁 发表于 2014-10-10 20:22:15

本帖最后由 福厦高铁 于 2014-10-10 20:49 编辑

两侧横屋5开间,连着的两圈“围龙”内外相通,其中内围13开间,外围27开间。。。

福厦高铁 发表于 2014-10-10 20:26:43

斜坡样式的花头比起锦华庐精致不少。。。

福厦高铁 发表于 2014-10-10 20:28:53

由一间间彼此相连的围屋组成。。。

福厦高铁 发表于 2014-10-10 20:32:48

无论是福建土楼还是江西围屋都没有化胎,无论是方楼还是圆楼,他们在围墙内所有地面是一个平面,而梅州围龙屋则是前高后低,倾斜向上的格局。。。

福厦高铁 发表于 2014-10-10 20:37:54

梅州大多数围龙屋为单围龙,德馨堂比较罕见为双围龙。。。

福厦高铁 发表于 2014-10-10 20:38:59

本帖最后由 福厦高铁 于 2014-10-10 20:54 编辑

内围。。。

福厦高铁 发表于 2014-10-10 20:40:23

本帖最后由 福厦高铁 于 2014-10-10 20:55 编辑

化胎又高又斜。。。

福厦高铁 发表于 2014-10-10 20:46:03

最令人称赞的是屋内的“之”字形下水道设计,管道相互连接将水汇聚在天井,再由天井的排水道排出。。。

福厦高铁 发表于 2014-10-10 20:48:01

内外围之间形成的天街,令俺爱不释手。。。

福厦高铁 发表于 2014-10-10 20:51:18

堂间天井。。。

福厦高铁 发表于 2014-10-10 20:59:05

本帖最后由 福厦高铁 于 2014-10-11 11:59 编辑

离开德馨堂,回到路口旁边就是兰馨堂,差点被几个外乡人忽悠。。。{:4_104:}

据说“兰馨堂”建于明代,是村里修建较早的一座围龙屋,规模不大,中央的祖堂比较窄小,后面的围屋也较为低矮、拥挤,不过显然近年新修缮过,只是围屋后面建了些新楼房,感觉上多少破坏了老房子原来的韵味。。。

兰馨堂本属刘姓,后来刘氏式微,刘德川招了潘姓人(八世)入赘为婿,房子便归了潘姓,不过,过年时,门前挂灯笼,一个写“潘”字,一个写“刘”字。刘姓人现在只有在寺前排的刘氏祖祠“刘屋”边上几幢不大的房子。。。

在侨乡村,潘姓是不折不扣的第一姓。。。

福厦高铁 发表于 2014-10-11 11:17:00

向革命的贫下中农学习致敬。。。

福厦高铁 发表于 2014-10-11 11:21:57

著名的绳贻楼:侨乡村缕马来西亚华侨谢足瑞先生出资兴建,始建于1910年,该楼名取自《诗经》:绳其祖武,贻厥孙谋,以绳贻二字教育子孙,既要崇武,以武创业,也要重视谋略方可发展长远。。。

福厦高铁 发表于 2014-10-11 11:34:19

标准的四道杠。。。

福厦高铁 发表于 2014-10-11 11:49:39

自在楼原本是火烧楼,如今被修葺一新。。。

福厦高铁 发表于 2014-10-11 13:33:11

谢家算是侨乡村除了潘家另一个大户。。。

福厦高铁 发表于 2014-10-11 13:34:52

宝树流芳也叫谢屋。。。
页: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查看完整版本: 粤东之旅(龙岩、梅州、汕头、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