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拍拍 发表于 2015-1-19 10:57:48

2015年第一帖JR东京站建成100周年!!!

丸之内侧站房原貌
首段路线于1872年通车而成为日本首条铁路,之后于1889年全线通车的官设铁道东海道本线,原本以座落于现今汐留一带的新桥停车场作为东京侧端点站。另一方面,日本铁道(私营铁路;1906年国有化)设置于上野的端点站,也在1883年随着通往东北地方的本线通车而启用。为了实现以铁路直结新桥与上野的构想,在1889年定案的“东京市区改正计划”中,即规划新建直结两地的高架铁道线。1896年,帝国议会通过在新线中段兴建“中央停车场”的方案。 后来受到日俄战争影响,高架新线与中央停车场的实际建设作业被迫中断。前者于1908年恢复兴建;后者则由辰野金吾、葛西万司于1906年12月开始着手设计(丸之内侧)站房,并于1908年3月动工。1910年9月,高架新线通车至中央停车场建地附近时,曾经设置“吴服桥临时站”(东京站启用后即废止)。1914年12月14日,车站兴建工程全部完成;12月20日正式启用。当时设有电车用月台、汽车(非电化列车)用月台各2座,9线主要轨道,以及客车调车场和蒸气机车库。原本因为站房位置被设定为正对着宫城(皇居旧称)而得名的中央停车场,也在启用前不久改名为“东京站”(东京驿)。
东京站启用之初,于东京站乘车、下车的旅客数量平均一天仅约9,500人次(1914年),站区周围的其他交通设施(像是当时作为都市运输主力之一的路面电车)也尚未设置完备。不过,随着中央线、东北本线的服务范围延伸至东京站,以及京滨线(后来的京滨东北线)、山手线区间营运型态的确立,利用东京站的旅客数量快速增加;原本人烟稀少的丸之内,也逐渐成为众多商业大楼的兴建据点。
战后,日本经济的高度发展,使得人流与物流更加频繁。1960年代以降,新干线的开通与列车直达,以及区域性在来线的延伸、相互直通与新建,扩张了东京站的列车服务区域范围。为了因应车站设施扩增与列车班次增加的需求,东京站在空间使用上也朝向地下化、再高架化等“立体化”方式发展;此外也不断进行站内结构、设施的改良或调整。

看看拍拍 发表于 2015-1-19 10:58:52

东京站(Tokyo Station Hotel)位于东京都千代田区,丸之内商业圈的中心,分上下两层站台的复合型车站,目前使用中的线路有:东北新干线、山形新干线、秋田新干线、上越新干线、长野新干线、东海道线、中央线(快速)、总武线(快速)、横须贺线、京叶线、山手线、京滨东北线、成田特快、东海道新干线、东京地下铁、丸之内线(车站代码:M-17)。

看看拍拍 发表于 2015-1-19 11:16:09

{:4_74:}

看看拍拍 发表于 2015-1-19 11:17:51

{:4_74:}

看看拍拍 发表于 2015-1-19 11:18:55

{:4_73:}

看看拍拍 发表于 2015-1-19 11:20:11

{:4_73:}

看看拍拍 发表于 2015-1-19 11:20:42

{:4_74:}

看看拍拍 发表于 2015-1-19 11:21:26

{:4_74:}

看看拍拍 发表于 2015-1-19 11:22:20

{:4_74:}

看看拍拍 发表于 2015-1-19 11:23:08

{:4_74:}

看看拍拍 发表于 2015-1-19 11:23:40

{:4_74:}

sygslcz 发表于 2015-1-19 22:10:15

沈阳站的设计者太田毅和吉田宗太郎是日本建筑大师辰野金吾的学生。他们的设计方案沿袭了老师的风格,在辰野完成东京站的同时,两位弟子也用类似的手法绘出了沈阳站的图纸。辰野金吾是日本第一代建筑大师,是日本建筑吸收西方建筑的有力传承者。“辰野式”风格的形成与辰野本人受英国维多利亚式风格影响有关。他早年师从英国建筑师孔德,砖造建筑是英国建筑的显著特色,辰野金吾在英国留学期间深得其精髓,同时也吸收了欧洲其他建筑风格特色。

Cheyenne 发表于 2015-1-20 20:08:20

远远超出了交通枢纽的功能,更多的是文化符号的传承

bocyclone 发表于 2015-1-22 11:27:25

{:4_83:}

nazi8888 发表于 2015-6-7 15:45:54

顶楼主了,

瑞士清风 发表于 2015-7-28 09:50:17

一百年了?当年没有毁于美军的东京大轰炸真是难得。

重庆火车站和上海南站当年都遭到了日机无差别轰炸。

原首都南京火车站(今南京西站)也在国军撤退前被炸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5年第一帖JR东京站建成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