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不死”的中国高铁更具活力
1月27日,《环球时报》社评刊登了评论文章《被鞭挞的京沪高铁,应成抽我们的鞭子》。文章道出了中国高铁一路走来的不易,为中国高铁备受舆论“抽打”似有鸣不平,当然也或多或少为中国高铁今天的成就唱了赞歌。恰如此文所阐述的,一直以来,中国高铁都是行走在舆论的风尖浪口,但凡高铁传出一点不利消息,某些媒体好似抓住了“摇钱树”一样,赶紧对准苗头,然后就是一通狂轰乱炸,甚至还要如挖祖坟般,将过往的不好“历史记录”再重新串连在一起,以求更具所谓的新闻价值,而不少网民也大都听风就是雨,跟着一起义愤填膺,批判之言着实火辣。
在舆论一边倒的环境下,民意中的高铁只有“臭名”,似乎没有表现好的一面,即使做得再好,都鲜有人愿意去赞誉,当然也不乏想赞扬却又在舆论的绑架下不敢出头,近乎到了“莫出头,出头必被抽”的境界。然而,尽管在如此不堪的处境下,无论舆论怎么鞭笞,即便是遍体鳞伤,中国高铁依然能够屹立不倒。常言道,物极必反。在舆论暴力的抽打之下,中国高铁逆流而上,今时今日的中国高铁发展至总长1.6万公里,超过世界高铁营业里程的一半。或许也该感谢那些谩骂声,它们既是鞭挞,亦是鞭策,让中国高铁更加有理由去证明自我,在批判中寻找缺陷,虚心弥补不足,勇于探索创新,开创出更加喜人的成绩,以至于远远走在了世界前列。民间有言,要致富先修路。铁路作为中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其对地区的发展的推动作用自是毋庸置疑。而随着高铁在各省市,乃至县区、城镇相继拔地而起,不仅改变了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改变了人们的出行生活。而如今,中国广袤的大地上,高铁的开通,已被更多沿线地区看作发展命运的转变,以至于“没有高铁的城镇如散落的珍珠,而通了高铁的城镇如项链上的珍珠”,更引发了一些地区围绕高铁走线、设站而展开的“争路运动”,打响了高铁“争夺战”,而这些充分表现出高铁对区域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的利好。如今,高铁已将我国28个省紧紧连在一起,跨省同城游早已不再是问题,高铁的发展有目共睹。
http://www.51crh.com/thread-124942-1-1.html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