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发展开启新时代
高速铁路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新的运输方式,以其高速度、运力强大、采取“公交化”的模式、全天候运行不受自然环境影响等特点,广受旅客的追捧、好评。同时,高速铁路以其自身的巨大优势有力弥补了运力紧张这一不足。2014年是中国铁路值得铭记的一年。这一年可谓捷报频传,贵广、南广等高铁相继开通。这些高铁的开通运行,对完善区域综合运输体系,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力大、便捷、高效、节能环保的快速客运通道,促进了全国各地的人员交流,大大缩短了时空距离,方便了旅客出行。毋庸置疑,高铁具有安全可靠、方便快捷、运力强大、全天候运输等比较优势。高铁技术的开发和大量应用,最大程度提升了铁路运力。我国每天开行的3000多列高铁运送近200万旅客,使旅行时间普遍缩短一半以上。相比过去没有高铁的时期,我国铁路的运力提高了近1亿人次。因此,高铁的快速发展,改变了如今春运的格局,凡是开行高铁的城市之间,春运压力大大缓解,旅客出行计划更加从容,旅途时间进一步缩短,乘坐体验也更加舒适。
未来5至10年中国高铁时速将突破400公里 , 可惜被 庸官盛高阻 降速、降标(危害极大)开了倒车
中新社北京 2010年11月6日
铁道部副总工程师、运输局局长张曙光今天表示,未来5到10年内,中国高铁时速突破400公里没有问题;未来20年,运行时速有望突破500公里。同时在不断优化设计的过程中,高铁将更节能。
张曙光是在清华大学高速铁路技术研究中心第一次管理委员会、专家指导委员会全体会议上介绍上述情况的。张曙光说,中国高铁运行时速从250公里到350公里再到今年的380公里,仅用了不到6年。明年3月份还将在京沪试验段上做500公里的试验。而发达国家走完这一段用了近30年。
张曙光说,高铁的节能效果非常明显。比如现在350公里的列车,能耗大约是大巴的1/3、小轿车的1/6、飞机的1/4。通过优化气动外形、减少运行阻力等技术措施,还能更节能。以京沪高速为例,如果京沪高速开行100对车的话,全年回收的电超过1亿度。
张曙光表示,纵观世界高速列车技术的发展,第一条高速列车在日本诞生,到现在也就是五六十年时间,但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停止过对速度、安全可靠性、节能追求的步伐,“一方面是为了占据国际市场,要有自己的话语权,另一方面也是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需求”。中国的高速列车谋划于1992年,2004年正式启动,坚持自主创新,取得了重大成就。部分头型设计已向美国转让。
据了解,更高水平的智能化列车将作为“十二五”科技部、铁道部的重点计划,并被列入国家863支撑计划。智能化列车将采用先进传感技术,全面监控高速列车各个系统,提高列车的主动安全预防能力。
可惜跨越、曙光都下了台,高阻上台后,中国高铁开始了大降速、大降标的开历史倒车之旅!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