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局摄影段】2015·风陵渡之行,乘坐风陵渡小票(2.17—18)
【京局摄影段】2015·风陵渡之行,乘坐风陵渡小票(2.17—18)这次能坐上小票车,颇有些传奇性,呵呵,开头还是不说太多了
之前的太多繁杂倒车过程就不多说了,在永济火车站下车后,只要在火车站旁的汽车站门口,就能乘坐前往普救寺的公交车到达蒲州。蒲州,这么直接说可能大家觉得有些陌生,但要是将他展开,相信大家早就知道这个地方了。
蒲州,是一个旅游发达的小镇,最著名的,就是鹳雀楼和普救寺。对,没错,所有中国人从小就开始背诵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就是描写傍晚时的蒲州黄河滩的。鹳雀楼离镇子有些距离,约莫有六七公里,其实原来并没有这么远。现在我们看到的鹳雀楼,是为了发展旅游重新建设的,地址已经变了,至于原来那个,找不着咧。之所以没有选择原址,是因为黄河的位置变了。黄河在唐朝时离古城很近,算来还不到一公里。后来黄河泛滥,改变了河道,向西移了十公里左右。三四十年前,黄河又向东倒了二三公里。所以,鹳雀楼要是基本选原址,站在楼上就看不到黄河了,进去的人更少。然而蒲津渡的黄河铁牛(铁牛是当年用来栓黄河浮桥的)之所以离黄河如此之远,也是因为黄河改到了。黄河铁牛,本有两处,第一处是现在的蒲津渡遗址,已经挖完了。第二处设在唐朝的一处河心岛,然而那出河心岛现已被淹。挨着铁牛的,是蒲州古城,古城的内土墙保存的还好,就是城砖的流失量很大。在城中还有鼓楼,尤其是鼓楼的砖雕,保存的非常之完好。但是,现在古城里一片荒芜,只有几户人家。当年的商用要道变成如今这个样子的罪魁祸首,便是我们最熟悉、也是最憎恨的日本侵略者。当时日本人占领蒲州好多年,撤退时,一把火把古城烧了。至于普救寺,就在镇里,是去火车站的必经之路。
第一天晚上,我们到了蒲州,晚上住在了那里。
第二天早上,我们本来只是想去火车站看看,接一次风陵渡小票,结果……
蒲州老火车站
火车站大门不能进,我们便找了个豁口,钻进了火车站
日本侵略者留下的水塔
阎锡山时期的老石条
蒲州火车站,是前期阎锡山主持修建,后期由日本侵略者占领山西后修建的同蒲铁路的终点站
1950年修建的蒲州火车站第二代站房
小票车到达,就在这是,我们从信号员那里打听到,小票车在蒲州有乘降!这回运气大爆棚了
崭新的西瓜拉着怀旧的绿皮车,复古,I like!
蒲州古城遗迹
第二天早上,赶往火车站,最后一眼远望普救寺
小票车到达蒲州站
烧煤的绿皮车,好呛,咳咳
列车在到达风陵渡前,有停靠了两处列车时刻表上没有的小站,第一站韩阳镇,第二站首阳
首阳,是个有故事的地方,当年伯夷叔齐就是在这里,为了不吃周朝的粮食,活活饿死。他们二人是否是在这处首阳山饿死,并不是公认的,但大部分人还是倾向这里。必定早在几百几千年前,这里就有伯夷叔齐的墓了。
列车停靠首阳站
小票车水牌
小票车停靠风陵渡站
梧桐树,浓浓的怀旧气息
小站风陵渡
风陵渡,是一个一听名字就令人向往的地方。传说皇帝的一个大臣,姓风,当年的陵墓在这里。这里恰巧又是黄河的一处渡口,因此叫风陵渡。
乘坐汽车到达与风陵渡隔江向往的潼关,矗立了半个世纪的风陵渡铁路大桥,如一位老人,正背着一列橘子客车
列车的行驶速度很慢,应该是为了保护老桥吧
本帖最后由 fmpc 于 2016-3-20 13:11 编辑
8165/6临汾风陵渡通勤,只有高显双向不停,8166不停史店,其余所有站全停。
楼主对同蒲铁路的“蒲”理解过于简单化,蒲是蒲州府,清末规划同蒲铁路时,大同是大同府,风陵渡属蒲州府永济县,因此从大同站到风陵渡站的铁路称为同蒲铁路。
蒲州古城的废弃,主要原因是明朝嘉靖年间华县大地震及其后导致的黄河小北干流左右摆动加剧。本来,晋南南部的政治经济中心是蒲州,唐朝设五京时蒲州为河中府、中京,就因为华县地震,晋南南部政治经济中心在清朝迁往解州安邑县运城镇,也就是现在的运城市盐湖区。到新中国成立后,驻蒲州镇的永济县和驻虞乡镇的虞乡县经过1958年并大县然后再拆分,合并成永济县,县政府从蒲州镇迁往赵伊镇,也就是现在的永济市区。
风陵渡黄河铁路大桥行车缓慢,主要原因是此桥已是危桥,自2001年夏季起即长期限速25公里/小时,据说2012年之后更进一步限速到15公里/小时。而不是什么保护老桥。济南泺口黄河大桥历史远比风陵渡久远,但泺口桥并没有明显限速。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