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站高架平行于站台好,垂直不好对吧?
我走了不少大站,发现进站高架平行于站台好,例如南京南、长沙南等,这样进站口就可以设在候车室两端,排队空间足够大。而虹桥、合肥南、杭州东进站高架垂直于站台和线路方向,为了避免候车人流与进站人流对冲,进站口被设在了候车室中间的位置,两方一排队,如果人多就相互有干扰,显得非常拥挤。虹桥三个方向都有,实际是四个方向都有,其中一个方向(东向,平行于站台),是直接通虹桥机场的。
麻烦去过再来说话,杭州东四个方向都有口子,不像有些小地方,高架候车还要安检以后坐电梯上2楼 去过一次合肥南,记得好几个方向都有进站口或者出站口,还有好几层。。。别人开车过来接,找了半天才找到人,走了好多冤枉路 但是南京南进站排队挤死了,候车室如果从这头到那头也是走死。
本帖最后由 1070643517 于 2016-5-30 21:08 编辑
william1988 发表于 2016-5-30 15:5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麻烦去过再来说话,杭州东四个方向都有口子,不像有些小地方,高架候车还要安检以后坐电梯上2楼
对头 杭州东设计四周都有进站口 环绕站房是个井字形高架 且高架和进站口平行 进站过安检口后就是候车室 不像某两省南站 进站口在站房两头一楼 然后进入大厅过安检后在走电梯上二楼候车室
木已成舟 发表于 2016-5-30 15:4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虹桥三个方向都有,实际是四个方向都有,其中一个方向(东向,平行于站台),是直接通虹桥机场的。
虹桥跟杭州东设计一样四周都是进站口
1070643517 发表于 2016-5-30 21:0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对头 杭州东设计四周都有进站口 环绕站房是个井字形高架 且高架和进站口平行 进站过安检口后就是候车室 不 ...
进站是一楼还是二楼,主要 还是取决于站台是高架还是在平地上。
某两省的南站,都是站台高架的,所以就这样设计了。
否则送客平台就太高了,不好看了。
木已成舟 发表于 2016-5-31 12:4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进站是一楼还是二楼,主要 还是取决于站台是高架还是在平地上。
某两省的南站,都是站台高架的,所以就这 ...
既然说了高架肯定是二楼 杭州东一楼是站台层
对特大型站,四面进站肯定比两面进站效率更高,四面进站为了确保垂直站台方向的进站集散空间,候车室内的检票口不可避免的会往中间挤,故面积一样的站,四面进站比两面进站的站房内部感觉要拥挤一点。
华东地区几个核心站,虹桥是三面进站,也可以说四面,第四面是机场,机场和车站也是连起来的。南京南是两面,合肥南和杭州东都是四面进站,合肥南的南广场在修,现在暂时是三面进站,南广场修好后南进站口即可使用。
四个站道路快速立交疏解中,虹桥的最复杂也最为彻底的快速化,合肥南复杂度其次,但出站快速化不彻底。南京南复杂度第三,但整体快速化优于合肥南,主要反映在出站快速化比合肥南好。杭州东在四个站中是是复杂度及快速化水平最差的
LZ用词不对,LZ的意思是:
我走了不少大站,发现进站高架平行于站台好,例如南京南、长沙南等,这样检票口就可以设在候车室两端(相对两个检票口之间的距离可以最大),排队空间足够大。而虹桥、合肥南、杭州东进站高架垂直于站台和线路方向,为了避免候车人流与进站人流对冲,检票口被设在了候车室中间的位置,两方一排队,如果人多就相互有干扰,显得非常拥挤。 上局乔司段 发表于 2016-6-1 16:1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LZ用词不对,LZ的意思是:
我走了不少大站,发现进站高架平行于站台好,例如南京南、长沙南等,这样检票口 ...
就是这个意思。进站高架垂直于站台和线路方向的候车室,为了避免检票人流与从高架进站的人流对冲,同号AB两个检票口距离无法做到最大化。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