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铁重回“350”时代 2011年降速是因动车事故吗
2017年7月27日8点38分,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驶出北京南站,在京沪高铁开展时速350公里的体验运营。 有300多人参加了此次体验运营,包括国家有关部委、企业、多方面的专家、列车生产厂家的技术人员、媒体记者等。 在发车十分钟后,列车时速提至289公里,而在不到二十分钟的时间里,列车时速就提至351公里,最高跑到时速352公里。 下一步,中铁总将进一步做好技术准备、设备精调、人员培训、运营准备等工作,预计在今年9月京沪高铁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后,组织“复兴号”按时速350公里正式上线运营。届时,京沪高铁全程运行时间在4个半小时左右。 这也就是说,降速6年后,中国高铁将在不久后重回“时速350”时代! 从350降到300,再从300提到350,有人首先会联想到发生在2011年7月23日的“温州动车事故”,进而对高铁提速及其安全性产生质疑。 也有人发问:中国高铁短短几年就已经跃居世界最高水平了,如今又更上一层,是不是发展太超前了? 还有人关心高铁提速后票价是否会大幅上涨,会给社会带来什么重大改变,等等。 你有疑惑我就来解答,今天就跟你聊一聊。 当年的高铁降速 还真和“温州动车事故”无关 很多人可能都还记得,在2011年高铁降速之前,我国曾有包括京津高铁、武广高铁在内的5条高铁按照时速350公里运营。 然后在当年7月23日发生了震惊国内外的“温州动车事故”,造成40人死亡,17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9371.65万元。 多年未见的特大交通安全事故令中国铁路承受了空前的压力,国务院还为此组织了近30年未有的高级别技术和安全检查。 后来,高铁就全面降速了,很多人也由此认为,降速和事故之间有因果关系。 事实到底是怎样的呢? 只能说,高铁降速,和“7·23事故”无关。 看一下时间表就知道了: 2011年4月份,社会上开始传出中国的高速铁路将要降速运营的消息; 6月30日,消息被证实,京沪高铁以时速300公里开通运营; 7月1日,铁道部大调图,中国高铁降速时代正式来临,武广高铁、郑西高铁、沪宁高铁、沪杭高铁四条高速铁路均降速至时速300公里运营,大批时速250公里的高铁则被降速至时速200公里运营; 7月23日,甬温线发生了震惊中外的“7·23事故”。 显然,高铁降速这一决定,并不是由“7·23事故”触发,与“7·23事故”并没有因果关系。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黄强回忆说:“2011年,盛光祖担任铁道部部长,他当部长的时候做了个决策,适当降低高铁当时运行的速度,250公里的降到200公里,350公里的降到300公里。降速也需要做一些工作,包括通信信号等,有匹配的关系,这些匹配的关系做完以后,就是到了7月1号,7月1号正式按新图运行。” 根据专业人士的看法,降速可能存在两个因素。其一,时速300公里的动车组和时速250公里的动车组混跑,效率要高于时速350公里的动车组和时速250公里动车组混跑;其二,从时速350公里降到300公里,可以降低一定比例的成本。 究竟是哪种因素促使铁路部门最终决定降速,不好妄自揣测,但可以肯定的是,降速并不是因为发生了事故才“被迫”产生的决定。根据“7·23事故”最终的调查报告,事故是因通信设备问题造成的,这个问题也很快就解决了。 当年的降速问题讲清楚了,我们再来说回提速。 专家表示,目前在掌握高铁核心关键技术方面,中国已没有盲点,达到350公里的时速从技术上说完全没有问题。当然必须要强调,这里的350公里没问题,是指设计之初,规划速度就在350公里以上的线路(比如京沪线)。其他情况另当别论,比如有专业人士指出的,“如果是按照300公里时速设计的,提到350公里,两辆对开的列车错车时,产生的吸力之大,有可能将列车车窗玻璃打碎。” 既然不存在安全问题,在设计之初就满足跑350公里速度的某些线路,是否恢复速度,就成了一个市场问题,要算经济账。 以京沪线为例,截至2017年6月30日,京沪高铁安全运行2193天,累计开行列车58万余列,年均增长18.6%,累计运送旅客突破6.3亿人次,年均增长21.2%。由于客流量巨大,京沪高铁常常出现一票难求的状况,运力已经明显饱和。网上甚至有建设“第二条京沪高铁”的传言。 如此看来,由于京沪高铁目前运营基本满员,增加车次的客观需求真实存在。而京沪高铁设计的最高速度为380km/h,这几年最高运营时速为300公里,提速至350公里显然可为增加车次提供更多空间。 中国高铁发展不是太超前,因为一开始就滞后了 中国的高铁技术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已经做到了世界领先,这次又“更上一层楼”,将时速提高到了350公里,超过了法国、日本等世界其他国家320公里的最高运行速度,这不禁让我们发问:中国高铁发展是不是太超前了? 答案是否定的。 中国虽然仍然还是发展中国家,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不应该开发全世界最快的高铁,因为超越旧技术、直接采用最新技术,本来就是发展中国家最大的后发优势。降速在前,事故在后;事故加快了降速进度 降速后才有的动车事故,之后全面降速 350降到300可以说跟723事故无关,但250降到200应该就是跟723有关了。250降为200是在723事故以后的一个月后实施的。这绝对不是之前就计划好的。以及京津,沪杭在723后全面降到300。 leeze 发表于 2017-8-1 00:4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350降到300可以说跟723事故无关,但250降到200应该就是跟723有关了。250降为200是在723事故以后的一个月后实 ...
合宁250降200在先,7.23事故在后
那段时间政治博弈的产物 本帖最后由 leeze 于 2017-8-1 10:54 编辑
死去活来 发表于 2017-8-1 09:1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合宁250降200在先,7.23事故在后
原来合宁是在之前就降速的啊,这个还真的没印象,印象中250降200是在723事故以后的,包括所有的250的线路,当时合宁是因什么原因降速的?
沿海不造300造250,就是个250的规划出来的。
真正连接中国最发达城市群的高铁居然搞成了250!
唉。 并不完全
一部分线路在723之前就降到300,比如武广,还有京沪这种开通就是300的
另一部分是723之后,比如沪杭和京津 "网上甚至有建设“第二条京沪高铁”的传言。" 传言?
“‘复兴号’的安全性指标、舒适性指标都很好。京沪高铁满足按设计时速350公里运营的要求。”中国铁路总公司总经理特别技术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华武说。http://pic.people.com.cn/n1/2017/0728/c1016-29434767.html
http://news.xinhuanet.com/2017-07/27/c_1121390308.htm
新华网,人民网为什么写总经理特别技术顾问,不说何华武是中国铁路总公司总工程师? 明显是调度问题,即使信号有问题,最后调度在干嘛? 根本没看到调度人员怎么处分的, 不降速可能还没有事故? fujiantielu 发表于 2017-8-7 11:5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根本没看到调度人员怎么处分的,
33.何晓,上海铁路局总调度长。给予记大过处分。
37.周强,上海铁路局调度所主任助理、党委委员。给予记大过处分。38.王军,上海铁路局调度所第三班值班主任。给予降级、党内严重警告处分。39.邓雪松,上海铁路局调度所第三班值班副主任。给予撤职、党内严重警告处分。40.张华,上海铁路局调度所行车调度室列车调度员。给予开除留用察看一年处分。41.杨向明,上海铁路局调度所行车调度室列车调度员。给予开除留用察看一年处分。http://www.chinasafety.gov.cn/newpage/Contents/Channel_20132/2011/1228/160576/content_160576.htm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
http://www.chinasafety.gov.cn/newpage/Contents/Channel_5498/2011/1228/160577/content_160577.htm
当年不降速的话就没有723动车事故了。 七七八八 发表于 2017-8-12 11:0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33.何晓,上海铁路局总调度长。给予记大过处分。
37.周强,上海铁路局调度所主任助理、党委委员。给予记 ...
调度方面不痛不痒的处分,当时一直强调信号问题,真正造成原因就是调度没尽责,设备问题现实问题是不可避免的,最好一道保障就是调度了吧,
723凌晨不是有篇博客说铁路的问题么,刘跨越凡事都站在第一线,试验都在冲在最前面,所以大家都不敢松懈,而高阻上台几个月忙着整人,都没下过基层,结果当天晚上就出事故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