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终于有人又讨论这个问题了,对于老黔桂所使用的机车,我一直有几个疑问,一是原来蒸汽机车的年代,蒸汽 ...
文章里也写了在东风10中间加动力车组变成12轴式来提高黏着力,估计是没有东风7B改7D经济。 阿尔斯通1960 发表于 2020-6-22 13:29
文章里也写了在东风10中间加动力车组变成12轴式来提高黏着力,估计是没有东风7B改7D经济。
不一样啊,DF10主是因为黏着性能问题,出现问题。如果改成三机组模式,那养护成本,运用成本,以及带来的可靠性都是问题了。
不知道当年DF4D-7000系上老黔桂铁路会怎样呢。
阿尔斯通1960 发表于 2020-6-22 13:29
文章里也写了在东风10中间加动力车组变成12轴式来提高黏着力,估计是没有东风7B改7D经济。
对那个年代来讲,三节棍也许就是一个技术难点,毕竟那时候连动车组都是动力集中式的,而且也就长客试制了一组。其实我觉得TDB早就应该想到利用调车机车的小半径转向架来解决这个问题,如果还是不行再去考虑双轴转向架的办法,这才是一个正常的思路。只不过当时电传调机也就是四方的东风5和二七的东风7,大连、资阳都是后来才做的,可选余地也不多。 huamao_zhh 发表于 2020-6-22 15:55
不一样啊,DF10主是因为黏着性能问题,出现问题。如果改成三机组模式,那养护成本,运用成本,以及带来的 ...
DF4D-7000系还真在金城江考核过10个月,反映不错,只不过量产配给柳州后,质量不好,所以就都改回去了。
kaobei 发表于 2020-6-22 12:52
啊,终于有人又讨论这个问题了,对于老黔桂所使用的机车,我一直有几个疑问,一是原来蒸汽机车的年代,蒸汽 ...
DF10就是一个定位混乱
又想兼顾平原地区辅助DF4B,又想兼顾黔贵小曲线应急
好死不死还是中心销传力,你说轴重转移得多严重
那个年代为什么机车功率那么小
因为速度慢
上次不是有一个论文,DF10试验,徐州到南京跑了7个小时,竟然正点
那么低的速度,有点功率就能管很大用
现在和谐都贴着80公里跑,你搞个东风4那是拉不动了
kaobei 发表于 2020-6-22 16:52
DF4D-7000系还真在金城江考核过10个月,反映不错,只不过量产配给柳州后,质量不好,所以就都改回去了。
...
改回去那是多少年之后了,而且改回普通转向架啊,轴重变22吨了。
kaobei 发表于 2020-6-22 12:52
啊,终于有人又讨论这个问题了,对于老黔桂所使用的机车,我一直有几个疑问,一是原来蒸汽机车的年代,蒸汽 ...
1. 这个跟轴距有直接关系。蒸汽机车年代,老黔桂铁路用的不是前进、FD这些5组动轮的机车吧,而且前进这些为了方便通过小曲线半径,第三动轮是没轮缘的。而当年蒸汽机车跑同样大坡道、小半径的关沟段也是没问题。
2.老东风因为转向架结构,机车的轮距小,曲线通过性能不错。只不过换东风10除了要求小曲线的通过能力外,还要提定数,坡停的问题跟提高定数有直接关系。最后换成DF7D后,牵引定数也是高于双机老东风的。东风10的牵引力不足问题,更对的是四轴车的黏着性能造成的。其实,说的这个问题在想,当年为什么不尝试用ND5去跑呢,毕竟ND5的小曲线半径通过能力更好。而且山区性能是高于东风4B的。
3. 哈局上东风7D防寒性的主要问题是解决防寒型机车换代问题,毕竟在高寒地区,内走廊机车比外走廊机车在极端天气下人员巡检这些要好的。同时,大兴安岭等运力并不大,所以单机够用了。
4. 东风7D,就跟东风7B干线型一样,就是应急车型,并不是混乱,而是运用单位的要求同当时的机车性能不匹配的结果,而且当年是因为产能这些问题,对能耗等非常注重,各种节省,是真正的环保模式,而是现在喊口号的变味的假环保模式。看看现在的家用汽车的标准就能重复的看出来,以排气量为考核标准,采用涡轮增压、自动变速箱、小功率发动机,这些都是看上去环保省油,实际上反而费油的方向。
三罗铁路汕昆高速下堆放着啥车底? huamao_zhh 发表于 2020-6-23 13:07
1. 这个跟轴距有直接关系。蒸汽机车年代,老黔桂铁路用的不是前进、FD这些5组动轮的机车吧,而且前进这些 ...
ND5当年主要干线还不够用,黔桂线等级低,牵引定数上不去,换好机车也浪费。 阿尔斯通1960 发表于 2020-6-24 10:46
ND5当年主要干线还不够用,黔桂线等级低,牵引定数上不去,换好机车也浪费。
也不叫干线不够用啊。当年进口ND5主要是解决DF4B量产不足的问题,到了90年代,DF4B的产量上来,以及DF4C、DF8B开始量产,这个不是那样紧迫了。只不过ND5的故障率低,跨路局不爱给吧。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