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迷&青办]我的南方行(中)——我的八闽日记!(已发完,并增加目录)
[济迷&青办]我的南方行(中)——我的八闽日记!(已发完,并增加目录)
前方到站,鼓浪屿![济迷&青办]我的南方行(中)——我的八闽日记!(已发完,并增加目录)
比起青岛的海上游,厦门的海上看金门好许多![济迷&青办]我的南方行(中)——我的八闽日记!(已发完,并增加目录)
[济迷&青办]我的南方行(中)——我的八闽日记!(已发完,并增加目录)
船上坐满了游客!这个船的效益自然很好了![济迷&青办]我的南方行(中)——我的八闽日记!(已发完,并增加目录)
只可惜船上的景点介绍广播稍微陈旧了点[济迷&青办]我的南方行(中)——我的八闽日记!(已发完,并增加目录)
厦门港[济迷&青办]我的南方行(中)——我的八闽日记!(已发完,并增加目录)
客船“成功号”鼓浪屿一道停船。。。[济迷&青办]我的南方行(中)——我的八闽日记!(已发完,并增加目录)
客船“成功号”鼓浪屿一道停船。。。船长明白。。。[济迷&青办]我的南方行(中)——我的八闽日记!(已发完,并增加目录)
阳光下的海上花园[济迷&青办]我的南方行(中)——我的八闽日记!(已发完,并增加目录)
厦门港该港地处上海与广州之间,福建省东南的金门湾内,九龙江入海口。它面向东海,濒临台湾海峡,与台湾、澎湖列岛隔水相望,为我国东南海疆之要津,入闽之门户。具有港阔、水深、不冻、少雾、少淤、避风条件好等优点,万吨巨轮不受潮水影响可以随时进出,是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个天然良港。开港于1843年。
厦门港是厦门经济特区的一部分,海域面积达275平方公里,分为内港和外港两部分,主要担负厦门市和福建省内外贸运输任务,也承担江西省某些物资的中转任务。厦门港现拥有和平、东渡、高崎和海沧4个港区。
和平港区位于厦门内港东岸南段,紧临老市区,开发最早。
东渡港区位于厦门内港东岸中段、湖里工业区西部,始建于1982年,1984年建成投产。东渡港区(一期)岸线总长976米,拥有4个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其中1个万吨级集装箱泊位,2个可靠泊5万吨级船舶的散货泊位。东渡二期岸线总长650米,拥有2个分别为2.5万吨和3.5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和1个2万吨级杂货泊位。
高崎港区位于厦门内港东岸北段,邻近高集海堤和鹰厦铁路。以散杂货中转为主的中、小泊位港区。
海沧港区位于厦门内港西岸南部,始建于1990年。拥有2个分别为3万吨级和2万吨级的集装箱泊位,另在建的2万吨级泊位1个。
1996年8月,厦门港被确定为海峡两岸直航试点的两个口岸之一。
到1997年,全港共拥有大中小泊位81个,年货物吞吐量达1753万吨,跻身于中国沿海十大港口行列。
厦门港交通发达,形成了陆海空立体交通体系。铁路运输有鹰厦铁路为干线,省内与外福线、漳龙线、漳泉等铁路支线连接。厦门的公路通过高集海堤,厦门大桥和海沧大桥与全省公路连网,形成了以福厦、厦漳主干道为骨干的运输网。厦门的高崎国际机场已拥有国内外航线75条。水运航线可通我国沿海、长江中下游和世界各港,内河可通九龙江干支流和乡镇码头。
[济迷&青办]我的南方行(中)——我的八闽日记!(已发完,并增加目录)
在鼓浪屿又上来不少游览者!自然他们的位置不会太好![济迷&青办]我的南方行(中)——我的八闽日记!(已发完,并增加目录)
轮船有些超员![济迷&青办]我的南方行(中)——我的八闽日记!(已发完,并增加目录)
再次起航!大家似乎都很亢奋!包括我在内[济迷&青办]我的南方行(中)——我的八闽日记!(已发完,并增加目录)
不知是不是因为海水从不呈现漂亮的蓝色的缘故,总感觉这里行驶在江上!游船漫漫的行驶在厦鼓海峡间,沿途的风景自然美好![济迷&青办]我的南方行(中)——我的八闽日记!(已发完,并增加目录)
没有亲密接触郑成功塑像的机会!从船上弥补一下遗憾啦![济迷&青办]我的南方行(中)——我的八闽日记!(已发完,并增加目录)
郑成功事业的发祥地是厦门的鼓浪屿,他在这里,奋起抗清,操练水师,组成了一支渡海大军。鼓浪屿上有郭沫若的题刻,“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除荷虏一代英雄”,讴歌了郑成功的英雄业绩。[济迷&青办]我的南方行(中)——我的八闽日记!(已发完,并增加目录)
当时东南海上除了郑成功的强大舰队之外,还有一支更为强大的海上势力,那就是荷兰人。荷兰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力量,为了拓展殖民地,荷兰人坚固威猛的夹板舰队驶向太平洋,建立了东印度公司,占领了中国宝岛台湾。荷兰人的战舰经常与郑氏水师发生冲突,台湾海峡时常处在鲸涛汹涌、剑拔弩张的状态。荷兰夹板战舰,船坚炮利,其帆如蛛网盘,八面受风,与中国战船的桅樯不同。荷郑双方在台湾海峡的争夺战中互有胜负。如果没有郑氏家族的强大水师,那不仅是台湾被荷兰人所盘踞,东南沿海势必也成为荷兰人的禁脔。当郑成功在沿海抗清失利后,他把目光投向了台湾,决心从荷兰人手中收复台湾,以建立新的抗清大本营。?1661年2月,郑成功在厦门作出了历史性的战略决策——东征收复台湾。不久,郑成功的数百战船从金门料罗湾出发,劈波斩浪,向台湾进发,郑军在台湾登陆后,将荷兰侵略者逼迫到最后的据点——热兰遮城堡。荷兰人则从巴达维亚派遣了舰队增援,被郑氏水师击溃.经过半年多的围城战,1862年2月1日,热兰遮城堡悬挂出白旗,荷兰总督揆一终于走出城堡投降,从而结束了荷兰人对台湾38年的占领。郑成功义正词严地向殖民者宣告:“然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有两件事颇值一提。他到台湾后,依旧沿用明永历所号,并且把明代行政制度移植到台湾,开创了台湾的郑氏时代。纵然台湾孤悬海外,郑成功并没有心生异端,一颗拳拳赤子心光昭日月,此外,他把热兰遮城改名为安平。这样隔着台湾海峡就有两个遥遥相对的安平。福建晋江的安平是郑家府第之所在。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曾吟诗一首,其中有“十年始克复先基”的诗句,这里的“先基”,除了指称台湾是中华民族先代的基业,也包含了先人父辈的基业之意。正如此,他才始终奉明朝为正朔,才有海峡两岸的两个安平。?
[济迷&青办]我的南方行(中)——我的八闽日记!(已发完,并增加目录)
郑成功是小岛爱国主义的最强音;就建筑而言,15.7米高的郑成功塑像是小岛独一无二的最高形象......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若间关不忍离。
这就是郑成功复台后的感慨。
在被三角梅掩映的岛间小径上,在郑成功屯兵的山寨旁,在“闽海雄风”的石刻前,在鼓浪屿的每一个角落,不是被绕梁三日的音乐陶醉,就会被中西合璧的建筑所折服,更多的还是在闽海仙岛的日光岩遥想郑成功大义凛然的金戈铁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