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费长途旅游一般专门找非动车,或Z字头的软座,去签票也说“不要改签动车”,除非无座,才不得不买动车
事实上回程票不好买的话,我一般都坐飞机回,动车就算是软座坐5小时我就觉得难过了,动卧价格堪比机票,速度又达不到800km/h
[ 本帖最后由 crh5crh5 于 2009-7-23 21:10 编辑 ]
关键是有钱
动车好,普通车好、特快也好,关键还是国家能不能拿出更多的钱来惠及普通大众,让群众的钱袋子多一点消费的基金,如果始终在温饱线上求生存求发展,还不如11路,又锻练身体,又省钱。 :victory: 打倒反动派!!!!!毛主席教导我们: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lol
:loveliness: 穷人能不出门就不要出门啦,不要给国家找麻烦,影响国家现代化建设~
[ 本帖最后由 handsiomemm 于 2009-8-12 09:04 编辑 ] 动本身没必要反,反是反的不合理的价格(仅指DW) 太贵了,哎!!! 原帖由 雅砻江 于 2009-4-10 22:43 发表 http://bbs.hasea.com/images/common/back.gif
高速高价是合理的,但是有很多动车实在是慢车还抢钱。
我也是这个意思 只能说:对于铁路部门赔钱,有时只能说活该。 反动挺绿! 坐不起火车倒不一定, 至少钱包要瘪了 动车挤压普通车时间,导致普通车大面积晚点。
中国的铁路现状目前不适合大量开行高等级客车。 没资格投票 看来发帖太少,我不反动 动好 但是我自己不大会坐,有普速车就普速 很多时候是因为杭州去上海只有 DG 了 说真的,现阶段铁路行政化最大的缺点即在于对于市场反应太慢,提供给市场的产品太少,导致消费者可选择的产品太少。
比如硬座车,都硬座了几十年你他妈还是硬座?结果上来就给你来个动车二等座,这中间价格差距多大?这个价格差为什么不提供一种新产品来弥补,去覆盖更多的人群?
然后就是DG的问题。DG现在说实话,客流肯定不缺。以京沪为例,北京人口2000万,天津人口1300万,济南人口700万,南京人口800万,上海人口2300万(均为2011年数据),合计7100万。假设这中间只有15%的人出行首选高铁,那也有1065万的目标人群,这个群体绝对量看起来是很大的。但是,剩下的85%,也就是剩下的6035万人呢?我觉得他们要想不被抛弃,就只能被高铁。
然后就是铁道部脑子进大便的一些事情,比如商务座和观光坐。他难道不明白,现阶段老百姓相对于舒适度更需要的是运力吗?我真不明白铁道部为什么还自称人民铁路?我操....
我认为现阶段,全国所有350、250的线路,应该大部分开D,少部分开G,尤其是在京广全线通车之后,线路成网,可以开行跨线车的时候。D和G区别不应该是时速,而是停站方式。还以京沪为例,京沪G车应该全部是一站直达,路上不停。在京沪线各主要城市(京津济青南沪)之间开行的G,也和京沪G一样,全部一站直达,中间不停车。而中间小站全部由D车覆盖,优化停站,全部照顾到。相对于G车,D车更低廉的票价可以覆盖到更多的人群,尽可能的扩大市场,改变楼上诸位提到的“财务报销才坐高铁,自己出行高铁不是第一选择”的处境。
最后,希望铁路科研部门可以研制出200级别的机辆。将来兰新二线、沪昆、京广京沪、大西西成成贵贵广相继通车,在2000公里以上开行GD都不现实,我认为这个市场就由机辆来填补,2000公里及更长距离开行200级别的全卧铺机辆,上客专运行,与既有线互不干扰,解决长途客运的问题。
以上是我的一点拙见,敬请各位指正。 这个问题还是要辩证看的,铁路现代化的发展当然是必要的,关键在于开高铁动车的动机是什么...普铁抽能,高铁开发过度神马的太恶劣了...实在是铁路发展的本末倒置 glglhappy 发表于 2009-4-3 19:12 建议降低动车票价! 比大巴都贵!~:) :victory:
比大巴都快,比大巴都舒服,要降价,那就降速!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