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世界各国还生产液力传动干线内燃机车吗?
现在还有没有国家继续生产液力传动干线内燃机车了!太行是不是还在生产?
GER还在搞么? Voith Maxima,这货有3600kW,完全无视国内业界认为液传超过3000马力不如电传的说法,澎湃地输出了4800马力。
Voith的液传动超强的
除了功率大 空转控制更是了得
aka 发表于 2013-5-4 20:4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Voith Maxima,这货有3600kW,完全无视国内业界认为液传超过3000马力不如电传的说法,澎湃地输出了4800马力 ...
大马力是因为选择液力传统系统错误,在加上轴重的限制的造成的理解错误。 aka 发表于 2013-5-4 20:4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Voith Maxima,这货有3600kW,完全无视国内业界认为液传超过3000马力不如电传的说法,澎湃地输出了4800马力 ...
这个主要是因为过去技术达不到,所以导致单体变矩器功率无法超过3000马力,所以大功率一直都是采用双机组+双变矩器的,福伊特后来才搞出了世界单体功率最大的变矩器,突破了这一大关。主要是技术限制发展 强烈支持8楼~~~~~我看7楼的快点滚回长江网吧,基本上长江网都这素质(不包括全部!)~~~~~ 本帖最后由 CRS 于 2013-5-9 19:37 编辑
BIGBOY 发表于 2013-5-9 08:3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个主要是因为过去技术达不到,所以导致单体变矩器功率无法超过3000马力,所以大功率一直都是采用双机组 ...
我有个观点就是液力车是属于投入小产出也小的那种
而电传车相对应的投入大产出也大
所以国家铁路发展早期(以及工矿企业)投入不足的时候适合先发展液力
不知这么想合不合适?
CRS 发表于 2013-5-9 19: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有个观点就是液力车是属于投入小产出也小的那种
而电传车相对应的投入大产出也大
所以国家铁路发展早 ...
可能也跟电子工业、以及软性传动、无极变速有关系吧。
早年的引燃管、国产早期的半导体等电子设备的可靠性差,二极管漏电严重,质量不稳定等,造成交流向直流的整流不理想。整流设备体积大,发热量大,可靠性差。对于早期的电子工业来说,还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同时,电传机车存在着,发电机-整流滤波设备-牵引电机,这三大电子件。因为技术的问题,造成这个理论上合理的模式,在研发、测试、运用中不能保证长时间稳定。故早期的大量的采用直-直传动机车。
而相比之下,液力机车完全是利用机械原理解决,回避了电子工业早期的可靠性、稳定性低的问题。而虽然加工工艺的还是纯在不足,但是强于早期的电子工业。后来因为电子工业有了飞速的发展,解决了上述的问题。而在数控机床出来前,单纯的依靠普通工业操作设备无法满足精准的机加工要求,故转而到了电传机车上面。
这只是一个推测。 传统液力大国日本,现在已经改玩混合动力了不玩液力了。 但以理 发表于 2013-5-13 23:45
传统液力大国日本,现在已经改玩混合动力了不玩液力了。
德国也是液力大国。 以前不是说液力传输效率低嘛。 捣固车就是液力的 sunjian514 发表于 2013-5-21 15:0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以前不是说液力传输效率低嘛。
应该跟液力变矩器的加工精度有关。
同时,液力机车比电传机车要皮实的多。 huamao_zhh 发表于 2013-5-9 23: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可能也跟电子工业、以及软性传动、无极变速有关系吧。
早年的引燃管、国产早期的半导体等电子设备的可 ...
任何工业品的发展离不开理论基础,当时工业的基础以及原材料的应用以及技术的可利用性。世界铁路机车车辆的发展也脱不开这些框框。比如液力传动内燃机车在德国的发展历史,二战之后虽然德国的工业遭到沉重打击,但工业的理论基础,制造基础都在,像Vioth,MTU这样的老牌传动设备和柴油机制造商在民用领域的发展自然导向发展液力传动内燃机车。
液力传动装置机械特性较软,和电传直流车相近,电传直流车用的是串励或复励直流电机,近年来电传交流流车用的是机械特性较硬的三相异步电机。 saxy_52 发表于 2013-5-23 11:0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任何工业品的发展离不开理论基础,当时工业的基础以及原材料的应用以及技术的可利用性。世界铁路机车车辆 ...
毕竟德国之前就是强国,因此有足够的基础工业。
但是天朝不行,之前没有任何基础。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