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刚看到第26页,又要留待明天了. 
 
     至于这两句广州市的坊间哩语,我没听说过,毕竟我在七十年代时,还是几岁的学前班儿童,只是那时玩"烟壳纸",所以了解不少那时期的香烟品牌. 
 
     如按哩语字面的含义来推测,再根据当时的香烟价格来推测,还是合情合理的.我当时常帮父亲买烟,对当时的各品牌香烟价格有一些记忆. 
 
     在1977---1979年间,当时的[韶关]社会上,最高级的香烟是"中华"[和现在的软包装一模一样],要等到春节才有得卖,2元/盒,只能限购一盒.其次就是上海产的"大前门",价位是6角--7角左右,商店常年有卖,是单位开会时的"指定用品".也是领导干部的"形象代言人". 
 
     广州产的香烟中,我没见过"百雀":lol   ."广州","飞鹰""椰树"较贵,约为3角--4角间;"银球"2.5角--3角间."丰收"是最cheap的广州产品牌香烟,卖1.5角--1.8角间.[广州产"丰收"卖1.8角,韶关产"丰收"卖1.5角.] 
 
      韶关这儿,最cheap的韶关产香烟是"合作"[当时据传是监狱犯人生产],卖0.9角/盒. 
 
[ 本帖最后由 清风亭 于 2007-5-12 10:55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