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铁路网

 找回密码
 注册进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兰山下

物价飞涨下的火车票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5 14:58:11 | 显示全部楼层
波比 发表于 2012-7-4 20:06
16年前手机通话费本地是每分钟0.50元,国内长途每分钟1.00~2.00元,打美国国际长途每分钟29.00元;16年后的 ...

16年前,是人工转接为主,全部使用铜缆且一对线同时只能让一对电话机通话。
现在还有哪里是人工转接的?
用光缆的比例又是多少?
一对光缆又能让多少对电话同时通话?
光缆的价格与铜缆的价格相差多少?
发表于 2012-9-5 19:4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波比 发表于 2012-7-19 18:30
照你这么说,16年前打个电话到美国,每分钟要29元,今天应该290元才对,是不?可现在打电话去美国每分钟才 ...

我记得您是石油行业的吧
请油价带头学习电信资费,之后再说铁路票价
发表于 2012-9-5 23:4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波比 于 2012-9-6 00:19 编辑
Itany 发表于 2012-9-5 19:41
我记得您是石油行业的吧
请油价带头学习电信资费,之后再说铁路票价


我可以告诉你,我在电信行业工作了14年,调动到石油行业到现在仅5年,我有足够的资格评价铁路票价!石油行业当然应该向电信行业学习,不仅仅是石油行业,电力、铁路等行业同样应该向电信行业学习!电信行业在资费水平大幅下降,人工成本和营销费用大幅攀升、员工的工资福利水平大幅增加的前提下,仍然能维持行业暴利,足以让上述行业汗颜!
电信装备行业就更值得铁路行业学习了。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平抑了进口设备价格,如今还进军海外,把传统电信设备巨头打得找不到北。
发表于 2012-9-5 23:5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波比 于 2012-9-6 10:45 编辑
老青蛙 发表于 2012-9-5 14:58
16年前,是人工转接为主,全部使用铜缆且一对线同时只能让一对电话机通话。
现在还有哪里是人工转接的? ...


给您普及一下电信知识。
16年前,也就是1996年,中国电信网络已经实现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电话装机容量超过一亿门,网络先进程度超过美国和日本,居世界前列!
至于人工转接,到现在也没有淘汰,今后也不会淘汰,只不过其业务比重越来越小。16年前的人工电话和现在的人工电话比例差不多,都在万分之一以下!人工电话业务比重最高的城市是北京,最典型的就是中南海电信局。
说到铜缆,虽然光进铜退,很多小区进行了光纤化改造,光纤距离用户越来越近,但到目前为止,80%以上的固定电话用户是铜缆接入,也就是一对铜线只接一对电话。同人工电话一样,铜缆接入比例会越来越低,但不会淘汰。一个很简单的原因,铜缆接入的固定电话无需外接电源。

另外,您的回帖正好说明了一个道理——创新才是实现企业效益提升的根本,而不是单纯依靠抬高产品价格来实现的。铁路行业就是应该向电信行业学习!
发表于 2012-9-6 10:05: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来谈几点。

1、火车票价格体系十几年不变化首先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铁路部门现在追求的不应当仅仅是调整价格,而且确立一种价格调节体系。就象每隔一定时期就要调整运行图,可以大调,也可以小调,但不能不调。我觉得可以定一个周期,比如五年,每五年评价一次价格体系,如果基本合理,就延用,如果与市场价值偏离较大,就整体调一次,调价要有一定的前瞻性,今后五年就用它了,五年之内不变,五年之后再看。

2、虽然火车票价格体系十几年没有动过,但实际火车票价格还是变了,形成了隐形涨价。比如说空调车对非空调车就是一次涨价,早期说空调车不过在非空调车的基础上,上调30%,但实际上,铁路部门通过引入新型空调车,新型空调车运价已经是非空调车的一倍,实现了隐形涨价,再后来动车组D车,高速动车组G车的出现,至少G车的价格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其市场价值了,而铁路部门通过减少效益较差的普通列车,增加动车组的比例,也实现了变相调价。

3、铁路部门自己也有责任。首先是列车成本、提供的服务,与售价未能一一对应,同样基价的列车,成本开支及服务水平不一样,这就给核定价格体系带来了难度,到底是按高的算,还是按低的算?比如说,K字头快速列车与T字头特快、Z字头直达特快采用一个体系,这里面差的有25B,好的有25T。同样是D字头,有的是CRH1,有的是CRH380,有160速度,也有250速度,这混乱的体系也难以核算成本价格。其次,铁路系统始终为高度垄断,排斥外来竞争和监督,自成体系,垄断企业的定价权都不在自己手里,都在政府手里,而政府需要把握哪些成本是必须的,哪些成本是可以消化和缩减的,但铁路部门自身管理还存在不少问题,负面新闻多,难以拿出有说服力的论述,光哭和喊没用,还要喊得有理有节,让别人没法反驳。铁路部门确实为国家作出了很大牺牲,比如说提供廉价出行,比如说学生票半价,比如说春运这个政治任务,这些最终都是由铁路职工来承担的,铁路职工怨气很大。但铁路部门的负面消息着实也不少,比如说买票难,黄牛党猖獗,动车卖站票等等。

与其他行业对比的问题,我觉得还是与同属交通运输的行业对比更有可比性,比如说航空,飞机票跟95年相比,大约是当时的1.5倍,这个有比较大的参考价值。

如果将要进行调整,我建议这样调。
1、非空调车的价格大幅度上调,因其成本与价格严重偏离。
2、将Z、T增设一档,特快在快速的基础上再次加快,这样采用25K和25T的列车价格全部都上调一个等级。
3、硬卧的上中下铺差距增大,上铺不变,中铺和下铺价格增加,调节之后,一个是卧铺与硬座的价格差距拉大,另一个是下铺与上铺的价格差距拉大。
4、D字头二等座价格基本合理,维持不变。
5、G字头二等座价格偏贵,适当下调。
6、一等座、特等座、商务座,价格偏高,适当下调。

先理顺体系,运行五年,五年之后视情况决定整个体系是否再一起调整。
发表于 2012-9-6 10:44:54 | 显示全部楼层
flc007 发表于 2012-9-6 10:05
我也来谈几点。

1、火车票价格体系十几年不变化首先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铁路部门现在追求的不应当仅仅是 ...

赞同你的观点。
调整票价关键是理顺价格体系和形成机制。让所有的相关方(包括旅客)都参与到价格制定的过程中来。同时应该制定违约补偿和赔偿机制,引入竞争和监督机制,确保旅客的合法权益。
现在的机票比95年上涨了50%,但旅客实际支出并未加大,因为民航实行政府指导价下的浮动机制,通过多级舱位体系来调节市场运价。铁路应该引入这个机制。
发表于 2012-9-6 18: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波比 发表于 2012-9-5 23:47
我可以告诉你,我在电信行业工作了14年,调动到石油行业到现在仅5年,我有足够的资格评价铁路票价!石油 ...

我建议石油行业向半导体行业学习
要么每18个月价格降到原来的1/2,要么同样价格热值增加1倍。
做不到就是腐败无能,全家吊路灯
发表于 2012-9-6 18: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波比 发表于 2012-9-6 10:44
赞同你的观点。
调整票价关键是理顺价格体系和形成机制。让所有的相关方(包括旅客)都参与到价格制定的 ...

实际支出未增大?
您看看平均票价是多少?这两年没上涨?
发表于 2012-9-7 09:3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波比 于 2012-9-7 09:39 编辑
Itany 发表于 2012-9-6 18:08
我建议石油行业向半导体行业学习
要么每18个月价格降到原来的1/2,要么同样价格热值增加1倍。
做不到就 ...
石油行业也需要向半导体行业学习,中国的油价确实太高,就连石油行业从业人员也觉得高,的确需要降价。但这个并不妨碍公众对铁路运价的评价。

另外,如果做不到理性讨论,可以不讨论。进行泼妇骂街,那就没意思了!
发表于 2012-9-7 09:40:11 | 显示全部楼层
Itany 发表于 2012-9-6 18:09
实际支出未增大?
您看看平均票价是多少?这两年没上涨?

建议你访问www.caac.gov.cn查找相关统计数据。
发表于 2012-9-8 01: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波比 发表于 2012-9-7 09:40
建议你访问www.caac.gov.cn查找相关统计数据。

2010年全行业客公里收入水平0.63元/客公里,比上年增加0.08元/客公里。

2011年全行业客公里收入水平为0.68元/客公里,同比增加0.05元/客公里。
发表于 2012-9-8 01: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波比 于 2012-9-8 01:25 编辑
Itany 发表于 2012-9-8 01:15
2010年全行业客公里收入水平0.63元/客公里,比上年增加0.08元/客公里。

2011年全行业客公里收入水平为 ...
这个数据里面是所有的。支持客公里收入水平上浮主要在相对垄断或自主定价的支线航线上,如:成都/重庆——九寨沟(从400元涨至1300+,而且几乎全价,淡季折扣价从未低于8折)、云南省内、新疆疆内、西藏航线等。受政府限价以及竞争激烈的干线航线则是下降的。

你再看看铁路的涨幅。
发表于 2012-9-8 01: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波比 发表于 2012-9-8 01:17
你再看看铁路的涨幅。

清指出~~~~~~~~~~~~~~~~~
发表于 2012-9-8 01:2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Itany 于 2012-9-8 01:29 编辑
波比 发表于 2012-9-8 01:17
这个数据里面是所有的。支持客公里收入水平上浮主要在相对垄断或自主定价的支线航线上,如:成都/重庆——九 ...

又来扯。
您怎么不说高铁运价下降呢

您怎么不说高铁贵了,但是旅行时间减少了2/3
航空贵了,旅行时间反而更长了。
啥时候北京-上海能有“高速民航”,只要不到1小时呢?

政府限价都出来了。
发表于 2012-9-8 12:5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波比 于 2012-9-8 13:04 编辑
Itany 发表于 2012-9-8 01:27
又来扯。
您怎么不说高铁运价下降呢


你还真能扯。铁道部网站没有公开相关的历年平均客公里运价的数据。但提供了一个数字,就是目前图定绿皮旅客列车有327对,其中干线长途旅客列车不足10对。也就是说,除这仅有的不足10对干线长途旅客列车外,其他的全部空调化了。1996年时,全中国总共才多少新空旅客列车?
新空车的客公里票价是多少?普通旅客列车客公里票价多少?还别说动车和高铁的客公里运价是多少了。16年来,铁路平均客公里运价涨幅绝对高于民航,尤其是在干线旅客运输领域。
你拿仅仅因降速而降价5%,且降价时间仅有一年的动车和高铁来说事,能够掩盖铁路16年来客运平均客公里运价水平不断上涨的事实吗?
就是高铁没降速以前,高铁的旅行速度和用时也没有比飞机更短。
发表于 2012-9-8 12:5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波比 于 2012-9-8 13:18 编辑
Itany 发表于 2012-9-8 01:27
又来扯。
您怎么不说高铁运价下降呢

民航的平均客公里运价是有0.8%~1.3%的上浮,但哪里可以看出飞机飞得更慢了?而且你还回避了民航干线平均客公里运价下降的事实。
民航干线运价一直是政府指导价,就是0.75元/公里(不含历年来燃油附加费,2005年以前的燃油附加费是合并到票价里面的,比例为17%),你别不懂装懂或者故意混淆视听。

另外,你也不要偏题跑题,东扯西拉。我的原帖是包括石油、铁路、民航在内的所有国有行业都应该向电信行业学习。不要没理了就顾左右而言其他。
发表于 2012-9-8 13:4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波比 发表于 2012-9-8 12:59
民航的平均客公里运价是有0.8%~1.3%的上浮,但哪里可以看出飞机飞得更慢了?而且你还回避了民航干线平均 ...

0.8%~1.3%??您这量级真准确啊。
干线运价请数据说话
别拿武广这种来说事儿,那是高铁逼迫的,且民航明确表示这个价格要赔本。
发表于 2012-9-8 13:46:48 | 显示全部楼层
波比 发表于 2012-9-8 12:56
你还真能扯。铁道部网站没有公开相关的历年平均客公里运价的数据。但提供了一个数字,就是目前图定绿皮 ...

高铁对应的是超音速飞机。航空能提供么?
绿皮对应的是图154,你怎么不说民航怎么不提供了?
发表于 2012-9-8 14:30:02 | 显示全部楼层
Itany 发表于 2012-9-8 13:45
0.8%~1.3%??您这量级真准确啊。
干线运价请数据说话
别拿武广这种来说事儿,那是高铁逼迫的,且民航 ...

赔本?拿证据!
0.8%~1.3%的数据是根据你提供的数据来的。
发表于 2012-9-8 14:3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波比 于 2012-9-8 14:42 编辑
Itany 发表于 2012-9-8 13:46
高铁对应的是超音速飞机。航空能提供么?
绿皮对应的是图154,你怎么不说民航怎么不提供了?


“高铁对应的是超音速飞机,绿皮对应的是图154”?这个标准谁定的?铁道部?民航局?这恐怕是你自己在YY吧。
一般无理取闹的人都有几个特点:
1、断章取义,一叶障目;
2、转移话题,顾左右而言其他;
3、实在没有任何道理了就胡搅蛮缠,甚至人身攻击。

你自己继续YY吧,再见!。。。不不不。。。是永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进站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海子铁路网 ( 京ICP证1200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1036

GMT+8, 2025-5-9 16: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