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太原10月25日电(王博 王志鹏)王宁,女,41岁,现为太原车辆段高级工程师。从事工程技术管理工作20年。2012年被评为太原铁路局科技创先工作者。
1993年当她怀揣梦想步入铁路这个行业时,便被那些铿锵有力的轮音和嘹亮的气笛声所吸引。没坐过几次火车的她,兴奋的和家人说:“我分配到铁路工作了!”那时,火车很稀罕,人们都称铁路工作为“铁饭碗”,在邻居的夸赞和同学的艳羡中,21岁的她想到更多的却是毕业时老师送给她的一句话:“无论做什么工作,打铁还需自身硬。”
铁路是一个半军事化单位,不仅管理严格,而且工作标准要求高。出生在教师家庭的她由于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所以适应能力很强。见习期未满一年,她便被抽调到当时的临汾车辆段机关并且提前定职为节能专职。为早日胜任岗位,她主动请教老师傅,深入现场,理顺台账,梳理节能管理环节。她多次奔波走访河西、蒲县的深山煤矿,真实了解煤炭价格、质量,根据车辆段不同的炉型推荐选用不同的煤种,想方设法节约煤炭成。
1998年临汾车辆段的污水处理站开始建设运行,现场实际比书本知识远远复杂,她积极奔走地、市环保局,一边咨询一边摸索,一个月的时间,她不仅完成了对操作者的培训和处理站的启用,还建立了当时全路第一家污水处理站的化验室,得到北京铁路局环保处领导和同行的赞许,她因此被评为北京铁路局环保先进。在临汾车辆段期间,她每年发动各车间、部门开展QC成果发表活动,在他的带领下临汾车辆段的QC成果连续7年分别在临汾市、临汾分局、北京铁路局取得优秀成果。
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2006年,随着车辆段的整合,她被调到太原车辆段技术科工作。面对新的客车管理信息系统,她从学做一根网络连接线开始,通过对信息设备无数次爬高上低的的检查调试和工作中的不断记录学习,她的网络知识得到不断积淀,再次在工作中独挡一面。她通过深入现场调研,将信息管理与生产管理有效结合,使该段的客车管理信息系统很快在全段覆盖,并在全路多次受到通报表扬。
2010年,她接手客车运行安全监控系统TCDS的管理,面对全新的系统技术,不仅要求她迅速掌握使用技能,而且要带出一支TCDS系统队伍。三个月的时间,她加班加点,从地面系统到车载设备,没日没夜的工作,不放过一件TCDS故障和轴报故障。遇到疑难杂症,她就与车间干部职工共同分析,想办法、解难题。她说:“TCDS是客车的随诊医,不能有丝毫闪失,它有了故障必须快处理、慎处理。”为了将故障第一时间排除,畅通客车信息的通道,她进机房,上线路,登车辆,一项项比对,一点点摸排。许多男同事看她废寝忘食的工作深受感染,感叹道:“真是巾帼不让须眉!”日子久了,大家都认识了她,亲切的称她为:“美丽高工”。辛苦不负有心人,在她的带领下,该段TCDS管理从全路排名倒数第三名,一跃连续36个月排名前三名。
2012年该段建设2套客车运行故障动态图像检测系统、5套客车车号识别系统,面对新的生产安控技术,她亲历线路踏勘、选址,坚持后半夜天窗点亲自盯控轨边施工、维修。她从实践中摸索解决难题,一次次深入一线摸清车体结构,一回回钻到车底丈量尺寸,一遍遍分析车型统计配件分类,取得第一手资料。由于信息系统接踵上马,每个系统都涉及设备维护、系统运用,覆盖车间多,结合部问题多,她白天处理现场问题,下班后伏案出方案,主动放弃了节假日的休息时间。无论是网络会议还是视频监控,她兼顾每一个系统,“十指弹钢琴”,任何一项工作都不敢懈怠。
为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她与车间管理人员、研究所技术人员,严谨地从生产细节、技术转化不断地沟通研究,勇于创新,科技攻关。她主导研发无线绝缘测试装置重要课题,转化电子绝缘测试仪和无线发射技术应用到客车,研制客车绝缘检测装置及配套管理软件,实现绝缘数据数字化显示同时实时传输,提高作业准确性和作业过程控制,减少绝缘测试人员,提高劳动效率,确保客车电器防火安全;同期她主导研发客车TCDS监控功能扩展系统,实现对25A、25G车辆的空调系统、供电系统、车下电源信息、防滑器、柴油发电机组、制动系统等关键部件参数进行集中监控,进一步提高TCDS运用效率,提高对运用客车的监控、检测能力。她参与开发客车“一车一档”系统,对动态管理、故障销号、加装改造、配件管理等进行信息化管理,将整个日常维护和检修作业管理纳入现代化的微机管理之中,使车辆检修管理部门和车辆检修人员对整个生产检修过程一目了然,对车辆检修过程进行更为有效的管理。实现了车辆质量安全风险控制信息管理,使客车质量和运行安全隐患得到了早预防,早发现、快整治。
她说:“想要当一名称职的高工,就要先当好一名称职的高级工人。”从事技术管理二十年,她把最美的年华献给了自己的岗位。这个一向乐观、开朗的女人,谈及家庭,却总会泛起泪花。她说:“由于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所以陪家人的时间很少,会觉得对不住他们。”在她的泪花里,饱含着一名铁路职工对工作的热爱和忠诚,也蕴藏着一个美丽女人的细腻与柔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