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刚刚访问中国的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昨天在英国《每日电讯报》发表文章回忆自己在华乘坐高铁的经历,最惊奇的地方并不是高铁的速度、安静和舒适让人感到惊奇,而是我们的中国朋友修建高铁的效率。(11月4日《人民网》)
从第一辆蒸汽机车开始到如今高铁如火如荼的建设,铁路历史的脉络依然清晰可见。从1991年广深铁路改造工程开始动工到1994年开行中国首列准高速旅客列车,广深线成为了中国第一列准高速铁路。经历了颇具影响效应的“高速轮轨”与“磁悬浮”大争论,高速轮轨是经历百炼成钢的一次胜利。接着,铁路自1997年到2007年六次大提速,逐步达到了国际上铁路的运行标准,从此中国高速铁路建设“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2008年京沪高速铁路开始建设成为了中国铁路在中华大地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不仅是铁路上的一个里程碑,也能在中国工程建设史上占据一席之地。之后,京津城际、武广客运、沪宁城际、沪杭城际也相继建成,高铁成为了人们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断的带给人们“飞一般的感觉”。
然而,面对如此快速度,我国高铁建设者们保持清醒头脑,安全与速度的抉择总是存在,任务与时间的赛跑依然不断。如中华儿女的汗水和智慧让动车组不再感到“水土不服”,不断的技术改进和专利让国外对“龙”的传人刮目相看。中国高铁成为了当下中国在外交中的名片,在方便国内、造福人民的同时也在改变着世界对中国铁路的眼光。
当然,中国高铁依然存在些许问题,管理仍不是很完善,服务仍需改进。既有内患也有外忧,如日本最近的“新干线”外交抱团锁闭政策。但正如人的成熟不能没有磨砺,梅花的艳丽少不了寒雪,树的成长不可或缺风雨,中国高铁也在根据旅客需要不断改善并越来越人性化,产品技术上不断创新。在这些经验学习中,中国铁路必将汲取精华,不断创新,最终为旅客带来更加优质便捷舒适的享受,为旅客与铁路搭起一座桥,同时也将成为我国与其他国家更加紧密联系的纽带。
来源:人民铁道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