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铁路网

 找回密码
 注册进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983|回复: 13

宁启铁路南通东至启东段初步设计通过审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16 17:3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4年6月5日-6日,中国铁路总公司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宁启铁路南通东至启东段初步设计审查会,会议对由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编制完成的初步设计文本进行了审查。我委重大基础设施协调办公室有关同志参加了会议。
  本线自南通东站(不含)引出至吕四站(含)终结,线路全长94公里,包括南通至南通东相关工程。其中南通东至启东段采用国铁I级,单线(预留复线),电力牵引,自动站间闭塞;启东至吕四段采用国铁II级,单线,电力牵引,自动站间闭塞。本线总投资682152万元,建设工期为36个月。

 楼主| 发表于 2014-6-16 17:31:29 | 显示全部楼层
环评还没有公示吧,怎么初步设计就通过了
发表于 2014-6-16 17:4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单线就是废线啊......
发表于 2014-6-16 20:59:0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烂尾段,一烂就是十多年啊
发表于 2014-6-16 21: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jnchj 发表于 2014-6-16 17:31
环评还没有公示吧,怎么初步设计就通过了

宁启铁路南通东至启东段2010年5月份立项,6月份通过评审,7月份发布环评公示。(宁启铁路南通东至启东段的环评在2010年就已经公示过啦)
发表于 2014-6-16 21: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jnchj 发表于 2014-6-16 17:31
环评还没有公示吧,怎么初步设计就通过了

新 建 铁 路
宁 启 铁 路 南 通 至 启 东 段 新 建 工 程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


1建设项目概述
1.1工程概况
新建铁路宁启线南通至启东段工程地处长江北岸、江苏省东部,是宁启铁路的一部分。线路自南通站引出,沿途经过南通技术经济开发区、通州区、海门市和启东市,至启东吕四终止,线路都在南通市境内。
新建线路从宁启线南通东站接轨引出,其中正线从南通东至启东站70.27km,从启东至吕四23.3km,共新建线路93.57km。
南通地区相关工程:南通站西侧至南通东站16.42km为既有线,本次工程主要是提速电气化改造。
全线包括既有站2座,南通站维持既有,南通东站进行改建;新建车站4座,分别海门北站、临江站、启东站、吕四站。新建牵引变所2座。
1.2主要工程内容
新建线区间路基长度29.29km,其中地基处理长度16.7km,路基土石方276.6万m3;路基加固防护圬工24.94万m3;地基处理275.3万延米。全线永久征地4540亩。全线拆迁房屋数量359077m2。工程设置取土场5处,不另设弃土场。
全线特大桥14座,大桥0座,中桥21座,小桥32座,涵洞230座。其中,南通东~启东段特大桥9座,中桥12座,小桥21座,涵洞185座;启东~吕四段特大桥5座,中桥9座,小桥11座,涵洞45座。本工程新建海门北、启东共2座牵引变电所。
工程总投资为495162.11万元。
2沿线环境概况
2.1自然环境
本线位于第四系长江下游河口全新世海陆交互相冲海积平原,地貌单元单一。沿线地势平坦,地面标高一般在1.5~3.5m之间,地下水位埋深一般为1.2~2.5m,地势呈西高东低趋势,河流密布、水系发达,高等级公路网初具规模,有多条省道通过,公路及水路交通发达。
本地区雨量充沛,地面河网交错,湖泊星布。沿线河流水系较发育,主要河流有通启运河、新江海河、浒通河、圩角河、大新河、三和港河、久隆河、漫河、红阳河、蒿枝港等,河床宽20~100m,河水水深1~6m,岸堤高1.0~3.0m。多数河流平时水流平稳且通航,是长江航运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线地处长江下游黄海入海口附近,为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海洋性季风气候特征明显,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温温和,雨水充沛,无霜期长,四季气温相差较大。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在1000~1300mm,年最大降雨量1453.6mm,夏季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60%,最大日降雨量129.4mm。全年无霜期约222天。季风显著,冬季盛行来自北方干冷的偏北风,夏季多为从海洋吹来的湿热东南风。
2.2社会环境
南通市南与苏州市、上海市崇明县隔江相望,西与泰州市相接,北与盐城市接壤,总面积8001km2。受长江三角洲及上海经济圈的辐射,区位优势明显。南通市辖3区(崇川、港闸、通州)及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2县(海安、如东)及 3县级市(启东、如皋、海门),是一个人口大市。
新建铁路沿线通州、海门、启东三市受上海经济圈的辐射,区位优势明显。区域土地面积3708 km2。2008年末总人口336万人,人口密度906人/km2。
2.3环境质量现状
(1)环境空气状况
南通市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煤烟型污染仍是南通市大气污染的主要特征。2008年,市区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年日均值分别为:二氧化硫0.032mg/m3、二氧化氮0.030 mg/m3、可吸入颗粒物0.089 mg/m3,均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六县(市)政府所在地城镇除海安镇可吸入颗粒物超标0.07倍外,其余均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均为可吸入颗粒。
(2)水环境状况
2008年,南通市区城镇地表水总体水质符合Ⅳ类标准,六县(市)中金沙镇、海门镇、汇龙镇地表水总体水质符合Ⅲ类标准,海安镇、如城镇、掘港镇总体水质符合Ⅳ类标准。南通市城镇地表水以有机污染为主,主要污染物指标为石油类、氨氮、高锰酸盐和生化需氧量。
(3)声环境状况
2008年,南通市市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值为55.4分贝,六县(市)城镇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值分别为:海安镇56.1分贝、如城镇51.6分贝、掘港镇48.8分贝、金沙镇54.9分贝、海门镇54.6分贝、汇龙镇54.9分贝,与2007年相比,市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值基本不变,如东有所下降,海安略有上升。
2008年,南通市市区交通干线平均车流量1825辆/小时,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值为67.8分贝,符合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4类区昼间标准,六县(市)城镇中除海安镇略有超标外,其余各县(市)交通干线噪声均符合国家标准。与2007年相比,市区及六县(市)城镇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值基本不变。
(4)振动环境
线路经过地段大部分为农村,村庄内住宅多为2~3层楼房,为砖混结构,现状环境振动影响主要来自村内道路交通以及人群活动等产生的各种无规振动,振动环境现状质量良好。

3环境影响分析及预测
3.1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本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主要表现在工程建设对土地资源、植物资源以及水土流失等方面的影响。
(1)本工程永久占地面积为302.67hm2,主要包括区间路基、站场新征用地,其中路基占地219.54hm2,站场占地83.13hm2;占地类型主要为旱地、水塘及鱼塘、宅基地;工程临时占地220.11 hm2,为临时便道用地、大临工程、取土场用地等,其中取土场占地173.28 hm2。
工程建设将砍伐征地范围内的树木,征用土地使农作物、植被产生永久性破坏,造成耕地减少,植被覆盖率降低。
工程建设填挖总土石方数量507.55×104m3,其中总填方476.58×104m3,总挖方30.97×104m3,移挖作填利用方24.91×104m3,部分挖方不能满足路基调料要求,弃方6.06×104m3,临时工程清表土66.03×104m3,总借土方(取土量)506.27×104m3。全部弃方和表层土回填至取土后的取土坑中用以复耕,工程不设弃土场。
表3-1  工程土石方平衡表       单位:104m3
序号        工程
类别        填方        挖方        利用方        弃方        临时工程清表土        总借方        填挖方总量
1        路基        276.37        20.82        15.07        5.75        取土场:51.98
大临工程:
14.05        外购:38.42
取土:467.85        297.19
2        站场        200.21        10.15        9.84        0.31                        210.36
合计        476.58        30.97        24.91        6.06        66.03        506.27        507.55
取土占用了土地资源,破坏了地表植被,取土场如不能及时防护和合理利用,可能对土地资源和地表植被造成一定影响。
(2)工程评价范围平均净生产力为790.72gc/(m2.a),模地为耕地。工程建设后,平均净生产力降为714.96gc/(m2.a),但仍高出国内大陆生态系统平均净生产力值,说明工程对自然体系生产力的影响可以承受。
(3)工程建设施工期内用地范围内生物量损失量12770.23t。工程拟在施工完成后,对线路两侧植树,路基边坡植草,生产生活区绿化通过植被恢复措施,可补偿生物量7277.88t。
工程建设导致农作物减产量约45676.21t,占用土地呈窄条带状分布,线路横向影响单位狭窄,影响面积较小,占用的基本农田面积约为160.02hm2。占用比例很小,不会引起基本农田数量大的变化,设计提出了补偿、恢复措施,恢复标准不低于原有设施标准,不会对基本农田的种植条件有大的影响。
(4)全线产生的水土流失量为38114.99t,新增水土流失量为35298.46t。工程施工期是水土流失产生的主要时段。永久占地新增量20162.32t,占57.12%,取土场区新增量为13169.28t,占37.31%。说明永久占地和取土场区是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永久占地范围和取土场区水土流失的控制和防治。
(5)桥涵设计中已考虑了工程对沿线河流、沟渠排洪、航运、灌溉的影响,不会对沿线排洪、航运、灌溉产生不良影响,对河流水质的影响主要在施工期,如果加强施工期管理,这种影响是有限和短暂的。
(6)本工程跨越南通市头兴港汇龙镇饮用水源保护区的二级保护区,该饮用水水源区为南通市备用水源。跨越位置距取水口约1084m,桥梁主跨采用(40+56+40)m连续梁,桥梁不设水中墩,跨越二级保护区长度253m,其中跨越水面宽度为53m。该方案已征得启东市人民政府和江苏省铁路办公室的同意。为保护饮用水质安全,环评提出加强施工期管理;桥梁两侧设置护轮轨;桥面设置有组织排水系统,雨水经收集后引入离河岸外200m的沟渠中;在客车通过水源保护区时,封闭厕所;加强风险管理及应急预案等措施。
(7)本工程跨越海门市的海门河清水通道维护区和十八匡河清水通道维护区,两处桥梁均不设水中墩。本工程将在下阶段设计中和以后的施工运营中遵循江苏省水利厅要求;并在桥梁两侧设置护轮轨和加强风险管理及应急预案等措施。
(8)设计对路基等主体工程设置了水土流失防护措施,总投资12036万元。本次评价增加了取土场和大型临时工程恢复和防护措施共增加费用325.5万元。
3.2声环境影响分析
本工程运营后,预测距铁路外轨中心线30米处铁路等效连续A声级昼间为54.0~66.2分贝,夜间为51.2~65.1分贝;昼、夜间环境噪声均能满足GB12525—90《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修改方案标准限值“70分贝”的要求。但对照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4类区和2类区多数敏感点有所超标,不能满足声环境质量要求。
报告书预测运营近期噪声预测值见表3-2。
表3-2  运营近期的噪声预测值
区域        预测声级水平[dB(A)]        超标量[dB(A)]        增量[dB(A)]
        昼间        夜间        昼间        夜间        昼间        夜间
30m以内        58.3~73.1        56.2~72.3        /        /        5.3~19.0        14.0~29.1
30m处        54.0~66.2        51.2~65.1        /        /        2.8~15.4        7.0~23.3
1类区        50.3~57.5        42.8~55.2        0.1~2.5        0.1~10.2        0.1~5.9        0.5~13.2
2类区        50.1~59.4        42.5~59.4        /        0.1~9.4        0.1~9.4        0.5~17.6
4a类区        56.5~65.0        52.5~64.2        /        3.9~9.2        2.6~14.5        10.5~21.0
由于新建了铁路工程,铁路沿线各预测点近期预测等效声级较现状均有所增加。
“报告书”认为施工期施工机械、运输车辆和大型施工设施等产生的施工噪声对近距离居民产生影响。提出的施工期保护措施主要包括:合理安排施工场地,尽量远离居民区等敏感点;合理布局施工现场,噪声大的施工机械布置在远离居民区等敏感点的一侧;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噪声大的作业尽量白天进行,并加强施工期环境噪声管理与监测。
3.3环境振动影响分析
运营期距离线路30m以内的区域,沿线各点室外振动预测值67.8~80.1dB,距离线路30m以外的区域,各点室外振动预测值60.0~79.0dB。铁路两侧敏感点室外环境振级全部满足《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中“铁路干线两侧”80dB标准的要求,对振动环境影响较小。
施工期的振动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的作业振动,如大型挖掘(土)机、空压机、钻孔机、打桩机、夯实机械、运输车辆等,除强振动机械外,其他机械设备产生的振动一般在离振源25~30m处即可达到“混合区”的环境振动标准。
3.4水环境影响分析
本工程新增污水排放总量为204m3/d,主要为各站段、中间站产生的生活污水和少量生产废水(含油污水)。
结合工程实际和既有情况,线路各站段(中间站)生产、生活污水经采用适当的污水处理措施后,能保证污水达标排放,因污水排放量较少,因此对当地环境影响轻微。
本工程评价范围为设计范围内各站、段所污水排放口。
(1)本工程新建4个车站,因职工人数增加,污水排放量较改建前增加74460t/a。本工程均采用人工湿地处理,处理后主要污染物总排放情况为:CODcr4.83t/a,BOD52.13t/a,SS2.95t/a,动植物油0.54t/a,石油类0.06t/a,氨氮1.07t/a。
(2)新建各站污水以生活污水为主,水量小,水质简单,设计或评价中提出人工湿地处理,处理后均可以达标排放。
(3)本工程以桥梁形式跨越重点保护水域头兴港(南通市头兴港汇龙镇饮用水源保护区)以及海门河(清水通道维护区)、十八匡河(清水通道维护区)。建设方应加强环保意识,落实评价及当地环保部门的要求。要求跨越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桥梁均设置桥面污水收集系统,跨重点保护水域桥梁均设置护轮轨,防止铁路运行期突发污染事件对饮用水水质造成影响,保证饮用水供水水质安全。
(4)为防范风险因素对行车安全的影响,降低环境风险事故概率,施工建设过程中,严格遵守各项工程设计、施工规范,保证工程质量和抗事故风险的能力;运营期应严格执行各种运营管理制度,最大降低人为因素产生行车事故的可能性。
3.5电磁环境影响分析
本次电磁环境影响评价内容是宁启铁路南通至启东段新建工程完工后列车运行产生的电磁辐射对沿线居民收看电视的影响;新建牵引变电所产生的工频电磁场对附近居民人体健康的影响;GSM-R基站通信系统电磁辐射对附近居民健康的影响。
根据工程特点,本次电视收看影响评价范围为距接触网中心线各50m以内区域,牵引变电所评价范围为距变电所围墙50m以内;GSM-R基站通信系统评价以天线为中心半径50m区域为分析影响的重点范围。
新建铁路宁启线南通至启东段4个现状监测点中采用天线接收的31个电视频道中,有7个频道场强达到广电部规定的服务区标称可用场强值,占所有频道总数的23%;其中共有12个频道信噪比达到正常收看所要求的35dB,占所有频道总数的39%。
新建铁路宁启线南通至启东段工程完成后,列车运行产生的电磁辐射使沿线各频道信噪比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在4个敏感小区采用天线接收的31个电视频道中,工程前有12个频道达到了维持正常收看所需的信噪比35dB的要求;工程后,剩下4个频道满足信噪比要求,为工程前的25%。
另外列车通过时,车体本身对电视信号产生的反射和遮挡影响,也会很大程度的降低铁路附近居民(采用天线接收方式)的电视收看质量。新建铁路宁启线南通至启东段沿线有线电视普及率较高,而且由于沿线居民采用有线电视或卫星天线收看电视为主要方式,预计该工程的建设对其沿线居民点的电视收看将会产生一些的不利影响,但影响不会非常显著。
牵引变电所产生的工频电场和工频磁感应强度很低,符合HJ/T24-1998中规定的相关限值要求。
3.6大气环境
工程建成后除车站调机为内燃机车外,线路运行机车均采用电力机车作牵引动力。电力机车没有废气排放,临江和吕四两站各新增1台内燃调机,有少量机车废气排放
本工程范围内无锅炉等大气污染源,全线采用电力机车作牵引动力,仅有两台内燃调机运行,其产生的燃油废气排放对环境影响微小。
施工期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是暂时的,流动性较大,且大部分工点远离城市,居民较少,空气环境容量较大,通过采取系列的环保措施,施工期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会降低到最小程度。
4环境保护措施
4.1生态环境
主体工程设计对路基边坡、站场绿化等进行了防护设计,这些措施将会减少水土流失,同时美化了沿线景观环境;主体工程主要采用采用干砌石46344立方米、浆砌石224867圬工方、混凝土39672圬工方、播草籽514035平方米、种植小灌木3454.526千株、种植乔木31.229千株、土工格栅1313900平方米等措施进行边坡加固和水土流失防护。本次评价中补充了取土场及大临工程土地恢复、临时防护等措施,对于取土场的土地恢复有复耕和建设鱼塘,大临工程采取复耕的方式进行土地恢复。
4.2声环境
评价中根据各敏感点具体情况,分别对“声屏障”、“隔声窗”、“绿化”等噪声防护措施进行技术和经济论证。对临近铁路的居民敏感点采用功能置换;对集中分布的环境敏感保护目标设置2.5米、2米等高度的声屏障;对零散分布的敏感点设置隔声通风窗。采取上述降噪措施后可使声环境达标或维持现状。
4.3环境振动
对新建线路区段沿线敏感建筑参照80dB之标准限值采取住房使用功能置换等减振措施
4.4水环境
本工程新建4个车站,因职工人数增加,污水排放量较改建前增加74460t/a。
新建各站污水以生活污水为主,水量小,水质简单,设计中提出人工湿地处理,处理后均可以达标排放。
既有南通站污水达标排放,并纳入城市污水管网;既有南通东站污水不能达标排放,评价增设人工潜流湿地。
设计中污水处理投资约222万,评价增加了南通东站人工潜流湿地一座、通启特大桥桥面有组织排水收集系统以及施工期的简易隔油沉砂池、简易化粪池和泥浆沉淀池等措施,增加污水处理投资63.4万元。
4.5电磁环境
列车产生的电磁辐射对沿线居民收看电视的影响可通过接入有线电视网来消除,同时可完全消除车体的反射和遮挡影响。根据以上分析结果,建议对敏感点中受该工程影响的电视用户预留有线电视入网补偿经费。
5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40号令),宁启铁路南通至启东段新建工程属于鼓励类建设项目,符合国家能源结构政策和铁路“十一五”期间路网规划。本工程符合当地城市总体规划,工程建设对实施铁路可持续发展、配合铁路网络建设以及改善沿线环境状况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将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虽然工程建设将对所在地区的生态、声、振动、水、气等环境产生一定影响,但在设计已采取防治措施的基础上,评价提出了针对性的环保措施和建议。如建设方落实“三同时”要求,则本工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可以得到控制和减缓。在切实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前提下,本工程是一项符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统一的工程,因此,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发表于 2014-6-16 21:33:17 | 显示全部楼层
环评10年做的,是不是现在应该重新做一下.....
发表于 2014-6-16 23:03: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次建成双线会死啊……
发表于 2014-6-16 23:04:51 | 显示全部楼层
单线自动站间闭塞,看样子还要通动车,够奇葩的……
发表于 2014-6-17 08:02:32 | 显示全部楼层
飘洋过海 发表于 2014-6-16 23:04
单线自动站间闭塞,看样子还要通动车,够奇葩的……

現在單線鐵路貌似也不用半自動閉塞了
发表于 2014-6-17 09:0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飘洋过海 发表于 2014-6-16 23:03
一次建成双线会死啊……

感觉暂无必要
发表于 2014-6-17 09:0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海洋线已经修通好几年了,也是单线。先跑起来
发表于 2014-6-17 11:54:16 | 显示全部楼层
ntstation 发表于 2014-6-17 08:02
現在單線鐵路貌似也不用半自動閉塞了

其实站间自动闭塞和半自闭基本没啥区别,行车效率是一样的……
发表于 2014-6-17 14: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飘洋过海 发表于 2014-6-16 23:04
单线自动站间闭塞,看样子还要通动车,够奇葩的……

沪通铁路直接去张家港,单线已经够了,客车也没几趟,最多来个南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进站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海子铁路网 ( 京ICP证1200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1036

GMT+8, 2025-5-15 14: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