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火两重天—5月调图合福启示录
本次调图合福高铁福建段增开了不少列车,但是安徽段颗粒无收(黄山北蹭的一对福州车无关痛痒,可忽略不计),可用五个字形容“冰火两重天”,南局段热火朝天,而安徽段冰天雪地,不得不说客流的差距正逐渐拉大,而且差距的逐渐拉大有可能会愈演愈烈。站站通VS站站乐
首先看调图结果,南局车站(上饶以南)通过增开车次扩充运力,而婺源站虽然分不到此羹,但也增加了极为宝贵的京沪沿线热门车次,可以说南局主要大站均是赢家。而反观安徽段,车次几乎零增长,但是停站却是越来越多,像G1601,G352,G323等,停靠数量达到了令人发指的6站,而较为珍贵的跨线车次,青岛、广州和深圳方向的6个车次停4站的车次也仅剩下了G636。
京福高铁VS合饶高铁
G33/38改回宁杭后就已经有征兆了,蚌埠南—龙岩的开行则是赤裸裸的不给面子。一年前一说起京福高铁,很自然的就是北京南—蚌埠南—合肥南—福州,而现在京福高速通道却极有可能变成北京南—南京南—杭州东—上饶—福州,而真正意义上的合福高铁却成了一条支线。很有意思的是蚌埠南—龙岩这趟车还极有可能是南局对郑徐的占坑车,一旦郑徐通车,极有可能延长郑州东,而郑局到时候也这么干,安徽的颜面何在?真是不堪设想。 合肥上饶段是哑铃连杆,需要点时间让两头长大。
其实也正常
本身人口不多,再加上设计的硬伤 在铜陵北与宁安没有南下的联络线是硬伤啊,福建段这次加的绝大多数都是往宁杭方向的车。假如安徽段有去南京上海方向的车,客流何止会好一点。客流好了,车还怕没有 皖南段主要还是没有大城市,且大都是县级为主。更要命的是这些县人口也是相当的少。如果都有无为县那种人口规模也不至于如此。 总体来说,还是皖南比较穷 多虑了吧,G33是因为就目前来说怎么走都算绕,至少后续武九开通,南昌才算有一条不算绕的进京线路
就福州进京来说,合福绝对是优选
4楼说的联络线也是一个原因,跨线是增加车数量和客流的好办法
另外就是合福的速度优势应该再挖掘下,现有排点太松了
本来就是政治线路。
不考虑沿线的实际情况。
非要先修起来,挡在我们宁安前面。
现在后果来了吧?
说句不怕别人嫌啰嗦的话,解决合福安徽段的窘境,一是变G为D,二是加开芜马到合肥动车、北京G车,上海、南京到黄山动车,三是蚌埠~黄山G变D延长一对到徐州东、砀山南,单一个蚌埠撑不起5趟合福城际始发。
说实话,当初海西经济区获批,京福高铁最初的走向是北京—济南—南京—衢州—福州。(南京到衢州为新建)。当然,这是规划图的大致走向,最初版本。或者说福建方面最初是想走南京。后来经过安徽江西的争取,变成现在的路线。福建段不管如何都是走现在的路线,安徽段当初避开地级市,全部走县城的设计我也有点不理解。 谁让安徽方面不修宁安和合福的联络线呢,搞得要在铜陵和铜陵北两次换向 taylor1984 发表于 2016-3-31 08:48
多虑了吧,G33是因为就目前来说怎么走都算绕,至少后续武九开通,南昌才算有一条不算绕的进京线路
就福州进 ...
京福京厦的站站乐真心不能忍,导致均速不高。 上饶怎么哑铃状啊?南北明显不对称嘛 icedevil 发表于 2016-3-31 09:20
谁让安徽方面不修宁安和合福的联络线呢,搞得要在铜陵和铜陵北两次换向
是啊。不在铜陵北建南下联络线也是脑残。
否则也会加一些南京到黄山福州厦门车。 myxwz 发表于 2016-3-31 07:5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其实也正常
本身人口不多,再加上设计的硬伤
有什么设计硬伤?铜陵?
铜陵不通是霸旧相互制衡的产物 宁安合福无东南联络线,设计单位铁四院愚蠢透顶。 关于合褔宁安无东南联络线问题被你们骂得这么狠,设计单位会不会改变初衷呢? 本帖最后由 tiensein 于 2016-3-31 10:12 编辑
锋.行天下 发表于 2016-3-31 10:0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关于合褔宁安无东南联络线问题被你们骂得这么狠,设计单位会不会改变初衷呢?
和设计单位有毛关系,铜陵不设东南联络线还不是考虑以后的皖赣接入黄山,设计单位没那么大决策权
相比铜陵,合福现有最大的遗憾是合肥南没有和沪汉蓉互通,成本非常小,接入武汉和南京方向能导入不少客流
合肥南也是刚投入使用,设计时没有一次考虑建成,非常脑残
tiensein 发表于 2016-3-31 10:1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和设计单位有毛关系,铜陵不设东南联络线还不是考虑以后的皖赣接入黄山,设计单位没那么大决策权
相比铜陵, ...
去武汉其他走法更优,去南京在合肥联络亏大了,合宁也上浮,还不如在铜陵上宁安,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