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mao_zhh 发表于 2013-5-15 21:51:06

波比 发表于 2013-5-15 21:4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那个时期的工程质量较之近几年的工程质量来说,普遍还是不错的。那个时期的水利工程本身的施工质量没有问 ...

现在的建筑质量问题,主要是腐败造成,一个项目中的一半款项不用在建设中,而且层层转包的形式无法避免。

huamao_zhh 发表于 2013-5-15 21:55:30

火车大亨 发表于 2013-5-15 21:4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您签名图那台8K是几号车?8K我在丰台西机务段里上去过,他的设计理念却是领先于国内很多,我们后来制造的 ...

8k-106.
其实,机务段的老人都非常羡慕8K的,当年国产机车没有空调的时候,夏天要穿着搭包开车;而8k是原装空调,大车都是标准的衬衫。
说道技术,现在就这个直流车再生制动问题、机车控制系统等,国内还是无法达到,这也造成了8k无法按照6k那样去进行通过延寿,延长机车服役寿命。

波比 发表于 2013-5-15 21:55:52

huamao_zhh 发表于 2013-5-15 21:5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现在的建筑质量问题,主要是腐败造成,一个项目中的一半款项不用在建设中,而且层层转包的形式无法避免。 ...

所以说制度腐败更可怕、可恨!

傻得很 发表于 2013-5-15 22:09:31

傻得很 发表于 2013-5-15 22:14:08

火车大亨 发表于 2013-5-15 22:27:02

傻得很 发表于 2013-5-15 22:1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俄罗斯航运等级高航线长用处也不大,不能全年通航是致命伤。现在长江航运没有好好开发真是可惜。诺大长江 ...

可悲的长江航运,关键是国家不重视内河航运。

波比 发表于 2013-5-15 23:04:35

傻得很 发表于 2013-5-15 22:1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俄罗斯航运等级高航线长用处也不大,不能全年通航是致命伤。现在长江航运没有好好开发真是可惜。诺大长江 ...

不能全年通航也这么重视内河航运,更何况人家的水利工程不仅仅考虑航运,还有水资源的全系统调配,说明人家的战略眼光的确很高!
反观我国的内河航运,从建国到现在就没有重视过,很多过去有优良通航条件的河流基本不通航了。比如天津海河,在上世纪40年代还有万吨级海船开进现在的三岔河口;还有岷江、沂河、资水、沅水、南盘江等,因为滥修水利,导致这些河流的航运价值几乎丧失怡尽,黄河就不用说了,三门峡、刘家峡等水利工程基本上把黄河毁了!

火车大亨 发表于 2013-5-15 23:28:52

波比 发表于 2013-5-15 23:0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能全年通航也这么重视内河航运,更何况人家的水利工程不仅仅考虑航运,还有水资源的全系统调配,说明人 ...

黄河早就被人为地治死了。

huamao_zhh 发表于 2013-5-15 23:54:29

波比 发表于 2013-5-15 23:0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能全年通航也这么重视内河航运,更何况人家的水利工程不仅仅考虑航运,还有水资源的全系统调配,说明人 ...

乱建水电站,不仅是造成江河有水必污、有水必枯,而且造成了水电站周边地震、滑坡、崩塌严重。

huamao_zhh 发表于 2013-5-16 11:27:06

傻得很 发表于 2013-5-15 22:09
你这么说现在和5060年代制度是变了

当年是只有人与人的社会政治待遇不平等,现在是主要为贫富差价带来的经济不平等,加上社会政治待遇不平等。
真正平等的社会就两个,一个没赶上,一个永远赶不上。

huamao_zhh 发表于 2013-5-18 23:11:42

给论坛中的毛左,看一个文章吧。

陈云:“文革”悲剧惨绝人寰 毛泽东是主要责任者。
本文摘自:《渤海学刊》1993年第3期,作者:《渤海学刊》编辑部,原题:《陈云评价毛泽东》

“三中全会”召开前夕,中央政治局决定召开“中央工作会议”。会上邓小平请陈云领头讲话。陈的讲话为邓小平在不久召开的会议上获得一致推崇,有着深刻的意义。

陈云的讲话始终保持着平静的语气:

我是共产党员,是实事求是的。大家对于毛主席的功与过,不论说是“二八开”、“三七开”,还是“四六开”。都是敷衍的,不符合事实的。我认为毛主席一生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遵义会议到全国解放,也就是到1949年止,毛主席领导是正确的,应予全面肯定;第二阶段是到1957年鸣放运动止,其间如土改、三反五反、思想改造等运动,虽稍有偏差,但成绩大于错误,应予基本肯定;第三阶段从1957年反右开始,经过三面红旗的胡搞乱开,到1965年止,其间毛主席在1961年退居二线,不问大事,经济才有了转机,但在他当政那一段时间,应予基本否定;第四阶段从1966年到他逝世为止,那惨绝人寰的“文革”悲剧,他是主要责任者,应予全面否定。

浙C0577 发表于 2013-5-18 23:42:24

huamao_zhh 发表于 2013-5-18 23:1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给论坛中的毛左,看一个文章吧。

陈云:“文革”悲剧惨绝人寰 毛泽东是主要责任者。


有些历史还没有完全公开,它们也不敢公开。也许到时候我们会发现我现在对它的评价还是太仁慈了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头”挂在城门上,“腊肉”却被晒在另一端供人观看。

火车大亨 发表于 2013-5-19 12:42:45

浙C0577 发表于 2013-5-18 23:4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有些历史还没有完全公开,它们也不敢公开。也许到时候我们会发现我现在对它的评价还是太仁慈了
世界上最 ...

{:4_83:}

龙之剑 发表于 2013-5-19 13:39:41

这个破贴还没锁帖?此贴中蒋粉非常活跃,大有为光头树碑立传得阵势;
似乎有蒋在,中国铁路就会很发达,好像光头打败了日本,工已经认为地道战地雷战不是战胜日本的法宝(可以参见徐焰的相关文章);蒋粉还在大谈国军巨大伤亡,似乎是蒋光头战胜了日本,实际上蒋光头只是增加了国军的伤亡、百姓的痛苦,日本人战败是因为屈原和苏武。
实际上如果日本人在中国多呆几年,中国铁路倒有可能完成孙大炮的规划,日本在海南仅仅2、3年就建成海南的第一条铁路,光头仔台湾统治几十年,仅仅几十公里的南回铁路都没建成。

龙之剑 发表于 2013-5-19 13:41:05

火车大亨 发表于 2013-5-19 12:4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刮民党和蒋光头的罪恶用不着公开,一个花园口就足以遗臭万年。

火车大亨 发表于 2013-5-19 14:06:58

龙之剑 发表于 2013-5-19 13:4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刮民党和蒋光头的罪恶用不着公开,一个花园口就足以遗臭万年。

苦肉计,你咋不说花园口黄河的水患也阻止了日军的机械化部队。

HJN1988 发表于 2013-5-19 14:12:58

huamao_zhh 发表于 2013-5-18 23:1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给论坛中的毛左,看一个文章吧。

陈云:“文革”悲剧惨绝人寰 毛泽东是主要责任者。


毛的三七开也只是言不由衷的一种说法,我到时觉得毛除了对组织做了一点贡献外,对民众基本没有什么贡献。即便是贫下中农也是受害者,和五类分子相比只是低等奴隶与高等奴隶的区别

HJN1988 发表于 2013-5-19 14:15:59

火车大亨 发表于 2013-5-19 14: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苦肉计,你咋不说花园口黄河的水患也阻止了日军的机械化部队。

日本真没有像样的机械化部队

龙之剑 发表于 2013-5-19 14:53:40

火车大亨 发表于 2013-5-19 14: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苦肉计,你咋不说花园口黄河的水患也阻止了日军的机械化部队。

苦肉计,光头怎么不自己上前线?为神马自己施计让别人受苦丧命,阻止日本人?80万条河南老百姓生命,反倒是日军在救助灾民,不然也不会有河南老百姓协助日军缴国民党军队的械。仅凭这一点光头就该遗臭万年。再说熟练运用三国兵法的光头水淹七军、火烧连营阻止了日军占领吗?,如果日本军部听从山本五十六的意见,恐怕光头1945年不是回迁南京而是流亡海外了。光头的抗战就是为了自己的权利,祸害几千万老百姓而已,日本投降后又想君临天下发动内战何曾适考虑过百姓的生命。

浙C0577 发表于 2013-5-19 14:55:37

龙之剑 发表于 2013-5-19 13:3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个破贴还没锁帖?此贴中蒋粉非常活跃,大有为光头树碑立传得阵势;
似乎有蒋在,中国铁路就会很发达,好 ...

比起猫,蒋光头还是好很多的,至少文人没有死得这么惨,中国近代史上众多的科学家、文化学者也差不多都是那时代诞生的。
我们现在也算是拨乱反正,还历史一个公道
页: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查看完整版本: 民国“黄金十年”的铁路交通及邮政电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