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刀 发表于 2009-7-13 16:19:23

原帖由 wheremylove 于 2009-7-13 16:17 发表 http://bbs.hasea.com/images/common/back.gif

唐厂给的资料是空425、满473,没说减重的事。倒是西门子的资料一直很乱,不过它给的CRH3-350的空重是850吨,正好是425的两倍,可见这是一个比较稳定的数据
现在的确是比较稳定了 但是和原型车相比07车和前3列的重量差了几十吨   记得OURAIL上有人说那是减重的结果· 而且不记得06还是07年西门子最早给的资料(pdf版)的重量还又小些些大概是447吨 (刚才记错了·)



[ 本帖最后由 妖刀 于 2009-7-13 16:39 编辑 ]

wheremylove 发表于 2009-7-13 16:56:19

447吨的数据最早是西班牙车VELARO E的,此车定员400来人,配置很高级,所以空重较大,但是满员重与CRH3差不多。
由于CRH3是宽体版本,所以西门子最初也不清楚它的具体重量和阻力。

还有一个问题,能找到得所有资料(包括最近唐厂人的论文)都显示CRH3的起动牵引力为300千牛,而不是VELARO E的283千牛;但是唐厂资料给的起动加速度只有0.46m/s/s。
而实际上即使按照最重的原装车来算,起动加速度也有0.54m/s/s,更别提国产车了。

——总之,CRH3很神秘,直到现在也没有详细的介绍

wheremylove 发表于 2009-7-13 16:57:57

拍摄CRH3的人千千万万,但是把每一节的重量都详细记录下来的,目前只有俺一个:lol

[ 本帖最后由 wheremylove 于 2009-7-13 16:59 编辑 ]

京唐城际 发表于 2009-7-13 17:06:19

楼主辛苦啦:lol

hebeqi 发表于 2009-7-13 17:06:44

原帖由 wheremylove 于 2009-7-13 16:57 发表 http://bbs.hasea.com/images/common/back.gif
拍摄CRH3的人千千万万,但是把每一节的重量都详细记录下来的,目前只有俺一个:lol

万一014C之后车厢连接处被包住怎么办,那也没辙了呀

妖刀 发表于 2009-7-13 17:10:44

原帖由 wheremylove 于 2009-7-13 16:56 发表 http://bbs.hasea.com/images/common/back.gif
447吨的数据最早是西班牙车VELARO E的,此车定员400来人,配置很高级,所以空重较大,但是满员重与CRH3差不多。
由于CRH3是宽体版本,所以西门子最初也不清楚它的具体重量和阻力。

还有一个问题,能找到得所 ...

2车的资料倒是满天飞3车的资料只有少量的论文和西门子最初移交的时给的部分 而且流出的也不全 国内也没有深入的研究论文发表 这个估计和3车的技术转让力度有关 或者还没吃透·


原帖由 wheremylove 于 2009-7-13 16:57 发表 http://bbs.hasea.com/images/common/back.gif
拍摄CRH3的人千千万万,但是把每一节的重量都详细记录下来的,目前只有俺一个:lol
可惜2车的车间连接都有胶皮风挡 拍不到·

denev2004 发表于 2009-7-13 17:32:35

原帖由 妖刀 于 2009-7-13 17:10 发表 http://bbs.hasea.com/images/common/back.gif


2车的资料倒是满天飞3车的资料只有少量的论文和西门子最初移交的时给的部分 而且流出的也不全 国内也没有深入的研究论文发表 这个估计和3车的技术转让力度有关 或者还没吃透·



可惜2车的车间连接 ...
另外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情是,老张的CRH动车组技术系列丛书,唯独缺少CRH3……

妖刀 发表于 2009-7-13 18:54:01

原帖由 denev2004 于 2009-7-13 17:32 发表 http://bbs.hasea.com/images/common/back.gif

另外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情是,老张的CRH动车组技术系列丛书,唯独缺少CRH3……
所以才怀疑在技术转让协议上有限制·

denev2004 发表于 2009-7-13 21:54:15

原帖由 妖刀 于 2009-7-13 18:54 发表 http://bbs.hasea.com/images/common/back.gif

所以才怀疑在技术转让协议上有限制·
恩……诶,可惜了,CRH3应该是最有潜力的了

denev2004 发表于 2009-7-16 18:52:49

对了

京沪是已经下定了要用地面自动过分相是吗?

米兰有爱 发表于 2009-7-16 23:36:13

原帖由 denev2004 于 2009-7-16 18:52 发表 http://bbs.hasea.com/images/common/back.gif
对了

京沪是已经下定了要用地面自动过分相是吗?


标杆4小时是硬性任务指标 老张会不遗余力的往回踅摸时间的 从这点上来说 没有太大意外的话会用地面过分相 耐心等待官方消息吧 会有的

yehorse_temp 发表于 2009-7-17 00:09:52

原帖由 denev2004 于 2009-7-13 17:32 发表 http://bbs.hasea.com/images/common/back.gif

另外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情是,老张的CRH动车组技术系列丛书,唯独缺少CRH3……
原帖由 妖刀 于 2009-7-13 18:54 发表 images/common/back.gif

所以才怀疑在技术转让协议上有限制·
显然CRH3引进时间最晚,运营时间最短,消化吸收的进度自然也最慢。再等个一年,CRH3的书会出来的。

felix_honwai 发表于 2009-7-17 11:31:02

感謝樓主分享

也願這書之出版者使用較規範的英語
(使用普通話拼音當作英語不像話)

denev2004 发表于 2009-7-17 11:56:07

回复 #172 yehorse_temp 的帖子

也有可能把……那就期待3的书早点出来了

不过话说,那本CRH2的书是2A的,2C比2A改进还是有一些的,居然没见2C的书……也比较奇怪了

上局庐州段 发表于 2009-7-17 18:49:47

谢谢楼主 真的是好帖子啊!!!

磨石 发表于 2009-7-18 01:08:24

看来C5已经被抛弃了。

denev2004 发表于 2009-7-18 16:42:39

嘿嘿,这本书我买到了……里面有几个新头型怎么没人放上来?

haierle 发表于 2009-7-19 17:24:43

发的帖子,原题目是《京沪高速铁路系统优化研究》高速列车方面的要点集萃,后来补充了自动过分相的内容
   基本上是老张书中内容的概括,打字费了很长时间。这些东西,基本指明了CRH2和CRH3进行中国本土化的方方面面,经过这样的改进,他们就不再是日本的E2-1000和德国的Velaro了,而是中国的新一代CRH2与CRH3.
   希望大家合理讨论,拒绝嘲讽、谩骂,否则后果自负。
心理网www.xinlii.com

《京沪高速铁路系统优化研究》,此书是一本极具收藏价值的高速铁路科普书籍,图文并茂。定价55大洋

wheremylove 发表于 2009-7-19 20:44:42

原帖由 denev2004 于 2009-7-18 16:42 发表 http://bbs.hasea.com/images/common/back.gif
嘿嘿,这本书我买到了……里面有几个新头型怎么没人放上来?
按照老张在清华的演讲,头型已经选定了,所以,那些候选方案就没什么意义了

宁波in 发表于 2009-7-19 21:04:57

2C的如果真不写,估计是留一手了,真正的自主知识产权啊.

3c没书,我估计不全是因为没吃透,其实皮毛也可以写一本书的,关键还是转让的程度不够,写了德国人要与我们打官司.看看这个恶心的头,都没办法改,3c跑遂道,我不担心通风,这个最多不舒服点,空气质量差乘客不太容易感觉出来,但这个无敌的头型,可能会带来无尽的烦恼.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查看完整版本: 超级牛的新一代CRH2与CRH3(爱捣乱的ID请自觉回避)